恭祝 關聖帝君聖壽
抄經感恩 智慧明心
行天宮恭錄《明聖經》之一段經文,並附上白話翻譯與相關註解,期盼眾人領略 關聖帝君降傳「明」「聖」「經」之義涵,虔誠抄經,靜心滌慮,並於生活中信受奉行經典的智慧,是感恩 關聖帝君護佑最佳的心意與獻禮。
帝當言《明聖經》三字:
「經」者(一),常也,
所言無非人生日用常行道理,可以常傳萬古。
人能恭敬身心,時時不忘乎根本(二),刻刻常存乎孝弟,
謹敬這箇心田(三),勿貪勿淫是也。
語 譯 |
---|
關聖帝君將為眾善信,仔細解說「明聖經」這三個字的意義。 「經」這個字,就是「常」的意思,經典所說的無非都是人生日常須用的倫理道德,足以留傳久遠,亙古不變。 但願世人能舉止恭謹,心存謙敬,時時不忘各種處世的根本道理,刻刻懷抱孝弟為首之八德,小心謹守這畝清廉潔白的心田,千萬別被貪念、淫念汙染了。 |
註 釋 |
一. 經:闡揚宗教教義的典籍,引申經典所說之言為天理常道。 |
二. 根本:即《明聖經》卷二〈降生漢世〉:「孝弟忠信人之本,禮義廉恥人之根」所謂人道八德,是做人處世的基本道理與準則。 |
三. 謹敬:為「敬謹」之倒裝,恭敬、慎重小心之意。心田:內心。 |
說 明 |
玄空師父說過:「學經是信仰的開端。」經典備載聖賢仙佛的教示,上契聖賢仙佛法義,下契信眾百八根機。「經」除了明示「常道」外,另有七義,供信眾時時存乎於心,刻刻警醒自己:
|
「聖」者(一),昭然也,
參天化育(二),千古忠肝義膽,
萬載聖神,先聖後聖(三),其揆一也(四)。
語 譯 |
---|
「聖」者,明顯之意, 聖人品德高尚可與天齊高,其言行舉止堪以教化後世、培育人才,在歷史上留下各種忠孝節義、千古不移的典範。尤其是 關聖帝君赤膽忠心、見義勇為的情操,更為萬世所欽仰。
|
註 釋 |
一. 聖:人格品德最高的人,儒家典籍中泛指堯、舜、禹、湯、文王、周公、孔子而言。而自漢武帝開始,「聖人」則成為孔子的特稱。 |
二. 參天化育本:聖人的德性可與天相配,其言行舉止堪以教化後世、培育人才。 |
三. 先聖後聖:先聖原指舜帝,後聖為文王,而後世亦有稱孔子或周公為先聖;此處則泛指古今先後所有聖人。 |
四. 揆:ㄎㄨㄟˊ,道理。 |
說 明 |
關聖帝君為後世追封為武聖,其八德兼修,胸襟坦蕩,何等的光明磊落!更追隨先聖前聖的足跡,體悟天道演化,涵養饒益世人的德行,留下了忠孝節義的典範,千古留芳,享受後世萬載馨香。 |
「明」者,如同日月,普照乾坤,無物不到,
使我心性常懷不昧(一),靈臺潔淨(二),
打掃如同寶鏡一般,明心鑑性(三),
故曰《明聖經》。
語 譯 |
---|
「明」,好比天上的日、月,普照世間一切萬物,無物不及; |
註 釋 |
一. 昧:ㄇㄟˋ,昏暗,不明,糊塗。 |
二. 靈臺:指「心」,心有靈智而有所依憑,才能發揮作用。 |
三. 鑑:古時鏡子又稱為「鑑」,通「鑒」,引申為照見,審察,警戒之意。 |
說 明 |
《明聖經》最能啟發人的本心光明,並當下照破貪瞋癡,清楚看見吾人自身即有懷仁抱義的本性,和聖賢仙佛參透悟道的自性無二無別,不假外求,只要能經常課誦《明聖經》,見經如見神,禮敬經典,自是對 關聖帝君同表欽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