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生大帝聖誕 農曆三月十五日 ◆
捨藥濟群生 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本名吳夲(音ㄊㄠ),在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西元九七九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誕生於福建路泉州同安縣的白礁村(今屬福建龍海)。其先祖相傳為春秋時的吳國公子季札,後來其中一支為了逃避戰亂,而舉家南遷至此。
吳夲自幼聰慧靈敏,舉凡天文、地理、禮樂、刑政等書,過目成誦,無不通曉,尤其對自古流傳下來的岐黃醫道,更是潛心研究,因此村人都將其視為神童。
相傳吳夲十七歲時就遊歷名山勝水,有天在江邊遇到一位划著小船的男子,邀請他一同遊覽江上風光。吳夲見此男子相貌堂堂,便欣然同往,不料划著划著,竟來到一座高聳參天的山峰,一經詢問才知是「崑崙仙山」。於是在男子的引領下,吳夲攀上山頂,拜見了王母娘娘。王母娘娘覺得吳夲深具慧根,便盡授濟世神方與驅邪之術。經過七天,修煉圓滿,吳夲就返回家鄉。
原本就對醫術有濃厚興趣的吳夲,又得到王母娘娘所傳授的神方,此後成了妙手回春的神醫,家喻戶曉。
二十四歲時,吳夲參加科舉,得中舉人,朝廷授予御史之職。數年後,他辭官回歸故里,繼續修道煉丹,並在民間施藥治病、濟世救人。宋仁宗明道二年(一○三三),漳州、泉州二地瘟疫蔓延,吳夲帶領徒弟奔波於疫區,施醫送藥,拯救無數病者,最終得以平息災禍,使得當地百姓深深感謝他的恩德。
宋仁宗景祐三年(一○三六),吳夲超昇,鄉人感其功德,私諡為「醫靈真人」,建廟供奉。宋高宗紹興年間,朝廷為其廟宇改建成宮殿式建築;至宋孝宗乾道年間,更賜匾額「慈濟」,又賜號「大道真人」。明仁宗洪熙元年(一四二五),更晉封「昊天金闕御史慈濟醫靈妙道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
由於保生大帝醫術高明,有護生之德,又受歷代皇帝敕封,而成為閩南地區的重要民間信仰,同時隨著移民遷徙而向外傳布。清聖祖康熙卅八年(一六九九),臺灣瘟疫猖獗,幸蒙保生大帝顯靈,才平息了災殃,從此保生大帝的信仰遍及全臺,是保佑鄉土平安的守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