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妙語】
謀事在人 成事在天
凡事盡其在我
不期天降大雨,火不能著,哨馬報說司馬懿父子俱逃去了。
孔明嘆曰:「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
-明‧羅本《三國志通俗演義‧第一○三回》(節錄)
羅本,字貫中,為元末明初的小說家,所作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後世通稱《三國演義》)以東漢末年至西晉初年的時代為「經」,前魏、蜀漢、東吳三國的人物事蹟為「緯」,鋪演亂世中的忠孝節義事蹟,故事跌宕起伏,讀來膾炙人口,成為中國古典小說的代表作之一。
在〈第一○三回〉中,敘述諸葛武侯最後一次率軍北伐,和司馬懿父子在渭河南岸對峙,相持不下。武侯思及蜀漢軍隊遠道而來,難以久戰,見駐守之「上方谷」為葫蘆狀地形,若能設計誘使前魏軍隊進入谷中,便能點燃乾柴截斷入口,再用火箭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未料突降大雨,竟澆熄了已點燃的熊熊大火,只能眼睜睜看著司馬懿父子突圍脫困。於是武侯不禁感嘆,雖然費盡心力,策畫好了所有的人事,但最後是否會成功,還是取決於天意。
用心、盡力是先決要件
古人有言:「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換言之,能夠成就一番事業的要件,不外乎三項要素,即恰當良好的機會、適宜有利的環境,以及融洽和諧的伙伴,也就是選擇正確的時間、空間與群體,那麼自然能水到渠成,達成目標。
以諸葛武侯這次北伐失利來看,雖然是天不從人願,功虧一簣,但武侯事先調兵遣將、因地制宜,達成了人和、地利兩項要件,仍為本身的安危做出良好的安排。若非如此,恐怕蜀漢不只是未獲勝利,而是司馬懿反守為攻、率大軍進逼,那麼將迎來更加慘烈的結果。所以「謀事在人」是朝目標邁進的先決條件,我們必須先盡人事,然後才能放下得失之心,將最終的成敗交由上天來決定。或許努力未必就能一戰成功,但不努力,絕對不會有不勞而獲的成功。
從不同面向找出問題
「上方谷之戰」的結果看似天注定,但曾有科學家分析,由於上方谷的地形是入口狹窄、腹地寬闊,兩側高聳、中間凹陷,這樣的環境並不利於空氣流通。當山谷內點燃柴火,氣溫迅速升高,貼近地面的空氣急劇受熱膨脹並上升,山谷上方及周圍的冷空氣卻收縮下降,因此出現對流旺盛的「谷風」。接著,當大量的谷底熱氣上升到高空後,其中所含有的水氣會因高空的低溫而凝結成雲霧,加上燃燒木柴後所產生的大量煙塵,可促使雲霧中的水分子急速凝聚成小水滴,雲霧便發展成積雨雲,短時間內就能降下傾盆大雨。
原來澆熄柴火的大雨,有極大可能是柴火本身所引發的,這是諸葛武侯始料未及之事。彼時的人未能明瞭科學原理,只能訴諸天意。而後人從武侯的未竟之志,以不同面向找出了關鍵性問題。此事也足以啟發我們:若努力之後未能達成既定的目標,其實更深遠的意義是可能還有不足、不周延之處,或是有一些被忽略的因素,需要我們冷靜思考,然後找出盲點,或者是調整步伐、方向,重新再出發。
唯有當我們已盡心盡力培養好本身的才能,達到因緣聚合之境,那麼「成事在天」便是早晚的差別了。因為成功是留給準備充分、真正努力過的人,而成功的定義也不會僅限於有形的勝利光環;凡事盡其在我,成功自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