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讀視界】
北京 文化薈萃的歷史名城
走訪世界各地,拓展多元的視野,
閱讀文學經典,看見生活的豐美。

現位今中國首都及直轄市-北京市,簡稱「京」,古稱燕京、大都、北平等,位於河北省西北方、永定河北岸,在政治、文化、科技創新、國際交流等方面均具樞紐地位,不僅持續創造世界級的現代景觀,同時也保留住傳統文化的精華,無論穿梭胡同之間,抑或參訪名勝古蹟,皆教人意猶未盡。
豐厚珍貴的文明寶藏
北京的人類遺跡可追溯至數十萬年前,建城的歷史則長達數千年之久,元、明、清等朝代皆以北京作為首都,累積了豐厚珍貴的文明寶藏,包括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北京中軸線、北京故宮博物院(在紫禁城的基礎上建立的博物館)、天壇、頤和園、明十三陵、八達嶺等長城段落、通惠河的大運河段落,共八處被選入「世界文化遺產」,北京因而成為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城市。
老舍與北京文學
老舍,原名舒慶春,中國二十世紀的文學大師,重要作品皆以北京為故事場景,擅長描寫平民百姓的日常樣貌與生存情境,往往簡單幾筆就能勾勒出人物特徵,而且語言質樸鮮活,巧妙運用北京方言,令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風格獨樹一幟。
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堪稱老舍的代表作,主角即是一名北京的人力車夫-祥子,因意外獲得幾匹駱駝引起關注,大家都叫他「駱駝祥子」,整部作品除了講述祥子的人生故事外,也帶領我們回到一九二○年代的北京,像是書中如此寫道:
因環境與知識的特異,使一部分的車夫另成派別……這些專拉洋買賣的講究一氣兒由東交民巷(按:當年的外國公使館均坐落於東交民巷一帶)拉到玉泉山、頤和園或西山……一般車夫萬不能爭這項生意的原因,大半還是因為這些吃洋飯的有點與眾不同的知識,他們會說外國話。英國兵、法國兵所說的萬壽山、雍和宮,他們都曉得……他們的跑法也特別,四六步兒不快不慢,低著頭,目不旁視的,貼著馬路邊兒走,帶出與世無爭而自有專長的神氣……祥子,在與「駱駝」這個外號發生關係以前,是個較有自由的洋車夫,這就是說,他是屬於年輕力壯,而且自己有車的那一類……這可絕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年,兩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兩滴汗,不知道多少萬滴汗,才掙出那輛車。從風裡雨裡的咬牙,從飯裡茶裡的自苦,才賺出那輛車。那輛車是他的一切掙扎與困苦的總結果與報酬,像身經百戰的武士的一顆徽章。
祥子年輕時就從鄉村來到北京拉車,努力打拚了三、四年,好不容易掙到屬於自己的車,原以為前途從此一片光明,未料卻屢屢遭受時代、環境的打擊,命運多舛,讀來令人不勝唏噓。本書直探社會現實,被譽為「中國現代小說寫實主義的里程碑」,是一部值得細品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