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志業∣行天宮五大志業網

359期

【動靜皆宜】

躍 動新人生

勇敢地跳,接住你的網子將會出現。

Leap, and the net will appear.

       ―美國作家 約翰‧巴勒斯
 

跳繩、跳格子是有趣的童年回憶,而心跳是青春的第一個聲音;接著長大,「走跳」人生,有時心驚肉跳,有時活蹦亂跳,跳著跳著,才知道跳躍重重障礙,只為抵達更高、更遠的地方,躍動生命的音符。
 

為生存而跳
 

跳,指通過雙腿發力、藉助慣性使身體進入騰空狀態,使之向上、向前,引申為離開某種處境。《說文解字》:「跳,蹶也。从足,兆聲。一曰躍也。」而其對「躍」的詮釋為:「迅也。从足,翟聲。」迅,快速之意,要想「絕地而起」,自然需要速度加持。

 

古人為了追趕野獸、獵取食物和傳遞消息,「跳躍」成為必要的生存技能,兵書《六韜》、《心書》和《吳子》都提出要選擇「逾高絕遠」和善跑者組軍。《左傳》記載,名叫「魏犨」(音ㄔㄡ)的大將犯錯,且受了傷,晉文公前去探望,心想他若是輕傷,未來還可打仗,就赦免他,反之則立刻處決;魏犨故意展示自己還能縱跳三百次,每次都有五、六尺高,晉文公珍惜跳躍的才能,因此放過了他。

 

宋遼金元時期,北方的遊牧民族中流行著叫「跳駱駝」的跳高活動,當時遼、金名將都能身披重甲,翻身躍上高大的駱駝,若非平日刻苦練習,實難達成;清朝時跳駱駝成了競技項目,不但要躍過駱駝背,還要求落地時穩定直立。

為活力而跳
 

在許多運動項目中,都運用到「跳」的能力,如跳遠、跳高、撐竿跳,另外如體操、花式滑冰也會搭配旋轉、翻騰和冰刀,表現出華麗的跳躍動作;球類運動往往需要靠跳躍搶球、扣球,還有如跑酷等極限運動,會技巧性地跳過環境的障礙物。而舞蹈的種類豐富,跳躍的形式也不同,一般而言,古典舞講究嚴謹的技巧和優雅線條,現代舞則更在乎身體的流動和情感表現。

 

跳躍前,暖身必不可少。可先快走或原地小跑約五分鐘,讓身體微微出汗,提高體溫,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肌肉彈性;接著再輕轉腳踝、手腕、肩頸等關節,做抬高膝蓋等伸展動作,再進行開合跳、單腳跳躍,準備好腿部肌群的發力。

跳脫框架
 

身體的跳,是暫離地球表面,騰躍到另一個高度;而心態之「跳」也是如此。我們常說要「跳脫框架思考」,其實就是換位思考,或換個時空去想,比如找不到停車位,思考方向應從「哪裡有停車格」,轉為「哪裡可以停車」;而眼前的爭執,放到二十年後、一百年後來看,完全沒這麼嚴重。

 

我們來做個練習:以「手機」為例,先想出五個常用的形容詞,接著再想五個、再想五個,範圍愈來愈廣。同理,「跳脫舒適圈」不一定要直接跨出自己熟悉的領域,可以一點、一點地「拓寬」舒適圈,每一次都像助跑,終能聚成驚人的爆發力,躍進更豐富的層次。

「鯉躍龍門」的由來

語中常見的「龍門」,為山西、陝西間的黃河峽谷。相傳黃河河水混濁,一般魚類無法生存,只有一種長著金色鱗片的鯉魚能生長;每年春季,這些魚便逆流而上,穿越湍急的河水,跳過龍門。

 

民間因此傳說,魚躍龍門後,就會變成一條巨龍,後來比喻人發跡後飛黃騰達,身價百倍。這些魚兒啟示了我們,無論環境多麼艱難,也要逆流前進,奮發向上,關關難過關關過!

上一頁】【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