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語莊意】
神奇 臭腐 永循環
早知臭腐即神奇,海北天南總是歸。
-北宋•蘇軾〈次韻郭功甫觀予畫雪雀有感二 首其一〉(節錄)
別駕陰功草木知,一朝變化出神奇。
-南宋•曾協〈題陳倅升卿芝草圖二首 其一〉 (節錄)
在環保、循環經濟的廣告和書籍裡,時常可以看見「化腐朽為神奇」這個標語,意思是透過方法,讓廢棄的事物,重生為有用的資源。這句話改寫自《莊子.知北遊》的「臭腐復化為神奇」,不過莊子說的,是自然萬物而非人為的器物。
通天下一氣
〈知北遊〉開篇的故事,「知」-是莊子用來象徵人分別好惡的「心知」,並非實際人物︱與「黃帝」在宮殿裡,展開一場有關「道」的對話時,黃帝說:「故萬物一也,是其所美者為神奇,其所惡者為臭腐;臭腐復化為神奇,神奇復化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氣耳。』」意思是,萬物的形貌雖不同,但本質一樣是元氣,不過世人喜愛、讚美的,是散發活力、令人感到神奇的「生」;反之,卻厭惡失去生命後,腐朽、發臭的軀體。
黃帝話鋒一轉,提出「神奇(生)」、「臭腐(死)」是萬物必經的歷程,也是大自然新陳代謝、循環反覆的常態;並以「通天下一氣」,強調萬物皆會經歷新生、茁壯、衰頹等變化,可知生滅美醜並非截然二分,只是元氣發展的不同樣態而已。如同花朵綻放後,終會凋謝落地,在經過分解後,又能肥沃土壤、提供養分,成就來年的花朵美麗盛開。
心若美好,人緣自來
而要能放下生滅美醜的二元對立價值觀,消除偏愛神奇、厭惡臭腐的比較執念,莊子建議可以修養「才全而德不形」的工夫。
在〈德充符〉裡,有一則奇人軼事:有天,魯國來了一位衛國人哀駘它,長得奇醜無比,也沒有特殊長才,卻受到熱烈歡迎。魯哀公於是召見哀駘它,從最初驚駭於他的醜陋,相處久了竟然想讓位給他當國君,嚇得哀駘它連夜逃走。魯哀公因此請教孔夫子,哀駘它怎會有如此大的魅力呢?
孔夫子回答,自己曾見過,正值哺乳期的母豬猝逝,小豬崽們一開始依舊去吃奶,但當發現母親過世,就嚇得一哄而散。而人們喜歡一個人,也是「非愛其形,愛使其形者」,並非單純由於外貌美醜、才華出眾,而是深受對方的精神氣度、人格特質所吸引。而哀駘它因為「才全而德不形」,也就是才質完備而德行深藏不露,眾人才會對他如此著迷。
接著,孔夫子解釋,要達到「才全」,就須體悟到生命存亡、際遇好壞、貧窮富貴、才智高低、外在毀譽,乃至身體飢渴、天氣變化,都是事物的自然變化、命運的流轉,不要過度在意或勉強改變;而是要常保善良本性的平和安適,並以春風般溫柔和悅的語氣、態度,來善待他人及萬物,就能隨順時間的發展變化,做出最好的應對。而要做到「德不形」,則應效法水靜止不動的狀態,時時保持內心平靜,外境再如何改變也不動搖,讓身心隨時隨地落實德行又不著痕跡,萬物自然會親近跟隨而不肯離開。
換個觀點,生命更自由
此外,我們也要明白「死生亦大矣」(〈德充符〉),生命的消亡向來是人生的大課題,因此,在〈至樂〉中,莊子也分享了自身的經驗,提供另一種參考。
當莊子的妻子離世時,好友惠施來捻香致意,卻看見他敲打著瓦盆在唱歌,氣得痛罵:「妻子一輩子跟你相依為命,為你生孩子、照顧你、老了也不離不棄。如今過世了,你不悲傷哭泣就算了,居然在那邊鼓盆高歌,真是太過分了!」
莊子安撫好友說:「不是這樣的。妻子剛過世時,我也很難過、很感慨啊!但我仔細一想,生命從無到有、從生到滅,都是元氣的變化,如同春夏秋冬四時一樣反覆循環。說不定現在,我的妻子已經回歸元氣,正在廣闊的大自然裡舒服地休息,而我卻在這邊哭天搶地,未免太不通達生命的道理了吧!」
莊子勸慰世人,若能以宏觀、正向的態度去觀照生命的實相、無常的變化,相信就能以豁達的心,接納生命中的愛別離與不完滿,漸漸走出失去的悲傷及痛苦,並能化悲憤為慈愛的心量,去關懷他人、愛護萬物,讓世間充滿溫暖,欣欣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