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之間】
《太上感應篇》今譯今註(三)
【語譯】
天地間有掌管糾正過失的神明,會依照人所犯的過錯輕重,來削減人的壽命和福祿。
為惡之人的壽命福祿被削減後,會變得貧窮匱乏,經常遭遇憂慮、患難;不但大家都厭惡他,刑罰禍患也會隨之而來;吉祥的好事想要也得不到,反倒是惡煞凶星會不斷降禍給他;一旦福壽折損殆盡,這一生也就結束了。
另外,會有執掌生死福祿、察舉善惡的三台星君和北斗星君,在世人舉頭三尺之上,記錄人所犯下的罪孽惡業,並按程度來削減人的年壽。
還有三尸神,常駐於人的身體內,在農曆年每六十天一輪的庚申日,會上到天庭,拜見記錄善惡的天神,稟告人的罪惡過失。
而農曆每月的最後一天,竈神也會向上天稟告,一家男女老少的種種作為。
凡是人犯了過錯,都難逃神明鑒察,罪過大的,被奪減的年壽就越多,罪過小的,被減去的年壽則會較少。
人會犯下的罪行過失,有數萬種之多,因此,想要增福添壽,累積道德慧命的人,首先就要避免犯下各種過錯。
【注釋】
一 算:本義為壽命,此處包含人一生的福祿。
二 三台:指上台星君、中台星君、下台星君,位於北斗星附近的三組星,兩顆星為一組,相連後似台階形狀。
三 紀算:在道教經典《抱朴子》中,說明三百日為一紀,三日為一算。
四 三尸神:上尸稱為彭琚、中尸叫作彭質、下尸名叫彭矯,分別位於人的上、中、下丹田,是常駐於體內,負責監察意念善惡的神明。
五 庚申日:古代以天干、地支相配來記錄日期,每六十日即有一個庚申日。
六 月晦之日:農曆每個月的最後一天。
七 竈神:竈,是「灶」的異體字。灶神,即司命真君張恩主,掌管廚房和飲食,並記錄家中眾人的善惡功過,上報天庭。
【說明】
無論是天庭、人間,或是我們的體內,都有許多神明在鑒察、考核,絕不會發生紕漏!但有些人的眼裡,卻只有利益,不信神明與因果;或是抱持僥倖心態,認為小奸小惡無關緊要,只要做好表面工夫,就能神不知、鬼不覺;或是心志不堅,容易被欲望牽引,因此犯下錯誤,最後必會遭受相應的惡報。
而我們想要通過神明的鑒察,就要遵從太上老君的開示,對於惡念、惡行「先須避之」,從斷除心中的貪念和私欲做起,不讓貪、瞋、癡的幼苗越長越大,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與人來往或是獨處時,都要堅守是非對錯的分寸,時時向內觀照,不斷反省、覺察;面對欲望,也要懂得縮小自我、節制欲念,放下處處比較、計較的執著,學會感恩、知足,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如此,我們的心就能安住在當下,常保清靜與祥和。
然而活在世間,我們不能只有要求「不貪心」、「不犯錯」,因為每個人都有自身應盡的責任與義務,對於正確的、有益於他人、社會的事,一定要善盡本分、有所擔當,盡心盡力達成目標;遇到有人需要幫助,也應用心傾聽、換位思考,了解對方真正的需求,以平等心看待每一個人;即使遭遇困難、挑戰,也要堅守心志,貫徹正確的信念,並藉此累積經驗、從中學習,讓現在的磨練,成為將來可以做得更好的基石。
玄空師父曾開示:「心好命就好。」只要我們以一顆真誠、善良的心,努力行善積德,相信就能獲致神明的庇佑;而我們發出的善念,做出的善行,也將能感動他人,一起為創造和諧美好的社會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