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志業∣行天宮五大志業網

358期

【聖心鐫詠】

行天宮三宮楹聯巡禮(五十六)

行止從心,順爾四時生百物;

天人之際,浩然忠義即神明。

【語譯】 
關聖帝君的言行舉止,皆發自良善的本心,並勸化世人應隨順天道四季自然的運行法則,惜物護生,讓萬物依時生長,欣欣向榮;


而天道、人事亦會互相感應, 關聖帝君體察民心,以浩然正氣蕩除邪氛,不僅在人間留下忠誠義勇的精神,更能感通天心,實為人人敬仰的神祇典範。


【註釋】 
一 行止:舉動、態度,泛指人的動靜出處、言行舉止,引申為德行、操守。此指 關聖帝君慈悲利濟眾生的聖德懿行。《晉書.李充傳》:「室有善言,應在千里,況乎行止復禮克己!」 從心:發自天生的良善心性。《列子‧楊朱》:「太古之人……故從心而動,不違自然所好。

  從:由、依從。

 

二 四時:指春、夏、秋、冬四季,此處引申為天道。《禮記.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風雨霜露,無非教也。

 

三 天人之際:指天道、人事之間相互聯繫、感通應和的關係。《韓詩外傳》卷七:「通本末之理,合天人之際。

  際:彼此之間。

【賞析】 
本楹聯書體為隸書,結體嚴正肅穆,行筆蒼勁疏朗,風格古樸雄渾。 上、下聯首句,以鶴頂格分嵌「行」、「天」二字,點明所在地為「行天宮」。

 

本聯對偶形式多元,有「虛詞對」,如首句「行止從心」對「天人之際」,次句「順爾」對「浩然」,「從」、「之」、「爾」、「然」皆為助詞;又有「當句對」,如「四時生百物」,以數字的「四」對「百」,名詞的「時」對「物」;此外,下聯「忠義」對「神明」,「忠義」泛指忠義的品德、心念、事蹟,和「神明」皆為合義複詞,拆字會失去原本的意涵,必須以詞對仗詞。

 

此聯還以藏詞用典呼應《明聖經》:「帝素覽《春秋》,幼觀孔孟。」如「行止從心」化用了《史記》稱頌孔夫子的「景行行止」,以及《論語.為政》「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順爾四時生百物」則結合了《儀禮.士冠禮》「順爾成德」和《論語.陽貨》的「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人之際」出自《漢書.董仲舒傳》,董仲舒歎美《春秋》以當時的政事、天象異兆的對應,彰顯天道與人事相互影響的道理;「浩然」則取自《孟子.告子上》:「我善養吾浩然之氣」,而這分浩然忠義正氣充塞天地,即《明聖經》所云:「精忠冲日月,義氣貫乾坤。」以此讚歎 關聖帝君承繼孔孟之道、發揮春秋大義,故能感通天心、受萬民景仰,修證成聖為神的善果;並期勉世人,皆能效法孔夫子留傳的五倫、八德,以及 關聖帝君秉持忠義、良心的德行,相信以道德安身立命、積累善業,將能獲得一生順遂平安的好運途。

楹聯撰書者介紹

撰者:鍾伯毅(1880~1962)

原名才宏,字槐村,湖南藍山人。

曾擔任湖南大學籌備委員、湖南省財政廳長、行政院設計委員等職。公餘之暇,雅好書法,尤其擅長行書和甲骨文。篤信佛教,學問通貫儒、佛兩家。著有《槐村詩草》等書。

 

書者:趙恒惕(1880~1971)

字夷午,一作彝五,號炎午,湖南衡山人。

曾遊學日本,參與同盟會。日本振武學校及士官學校畢業。工於書法,其筆力遒勁、胎息入古,尤其擅長「八分隸」。民初曾任湖南省省長,兼湘軍總司令。手創國立湖南大學,遷臺後任總統府資政。

楹聯小百科 聯文「錯綜成義」的創作方式

楹聯創作時,雖然一般皆以上、下聯各自敘述,成為意義完整的文句,但有時候創作者會刻意將聯文的次句調換位置,形成「錯綜成義」,讓上、下聯文既可以各自解讀,也能交錯理解。以本聯為例,如上聯次句「順爾四時生百物」,指人順從天道、參贊造化,明顯對應下聯首句「天人之際」;而下聯次句的「浩然忠義」,是人心念、舉止所朗現的德行,與「行止從心」的關聯反而更加密切。若能發現這分小巧思,欣賞楹聯時也會倍添趣味。

上一頁】【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