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靜皆宜】
躬身謙卑敬天地
要跪,才會飽穗!
―臺灣諺語
在人與神之間,跪是崇敬;在人與人之間,跪是祈諒或莊重的禮節。羔羊跪乳,比喻感懷親恩;而下跪求婚,象徵愛的承諾。隨著時代變遷,已較少見到行跪禮之人,重要的是懷抱一顆真誠的心,感恩天地與至親,以及善待伴侶。
跪坐與跪拜
跪,指雙膝或單膝著地。因下跪時身形看起來較弱小,用以表達對他人的尊重,例如請求、道歉、尊敬等情感,是許多宗教信徒敬拜的方式,在某些時刻則有懲罰的意涵。古人的「坐」即為今人的「跪」。先秦時代尚未有椅子,只有草或蘆葦織成的席子,人兩腿併攏、雙膝及地,臀部壓坐在腳跟上,席地而坐;而臀部離開腳跟,直起身子以表慎重者,稱為「跽」(音ㄐㄧˋ),長跪之意。
跪通常是為了「拜」-俯身向下、前額觸地,根據《周禮》的記載:「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以享右祭祀。」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跪拜法,其中「稽首」指俯首至地,另規範女性只能「肅拜」;自商周以後,各朝君王或多或少沿用了此禮,接受跪拜,而一般人敬神、祭祖、向長輩致意,也常要「屈膝」。
各國跪文化
華人常說:「男兒膝下有黃金。」語出明朝《初刻拍案驚奇》,意指男性有志氣,絕不會求人、示弱,男人除了能跪「天地君親師」之外,若對其他人下跪,視同人格遭受汙辱。而在歐洲國家,男人把跪姿視為「騎士精神」,中世紀時,騎士為女性決鬥後,右手會將劍尖觸地,右腿單膝跪地,並將左手按在左膝蓋上,接著向女性表達傾慕之意,後來也演變為「單膝下跪求婚」的儀式,此舉就像騎士向領主、國王宣示忠心。
熟悉日本文化的人,對「土下座」一定不陌生,這是日本人最極致的道歉方式,近乎五體投地,就為表達謙卑、鄭重之情;最近有作家將其分類為「白土下座」、「黑土下座」,前者指「由衷感謝」,對方通常是生命中的貴人或恩人,後者是為了自清或表達歉意,接受者往往也會感到沉重的壓力。而韓國的跪拜禮大致上分為「大禮」、「平禮」和「半禮」,大禮用於重要節日,對象是長輩,而平禮用於平輩間雙方回拜,半禮則是對晚輩、後輩使用。
一分耕耘 一分收穫
有句諺語說:「徛咧食,跪咧睏。」商店的伙計站著吃飯、跪著睡覺,形容其工作辛勞與生活不易。早年若有一點規模的雜貨店,都有座堅固、厚重的「櫃檯」,櫃上有塊櫃檯板,伙計則睡在櫃檯板架設的臨時床上,所以此「櫃」非彼「跪」。另有:「要跪,才會飽穗!」農夫除田中雜草需且跪且進,儘管勞累,但天下沒有不勞而穫的事,總要辛苦耕耘,方能歡喜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