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志業∣行天宮五大志業網

353期

【專題企畫】

親子的桃花源

家,用心經營,用愛守護。

      -行天宮平安心語

 

每個人來到這世上,最初感受到的愛,就是「親情」。「愛」這個字,由「心」和「受」組成,當我們用心感受生活點滴,便會發現像是長輩的叮嚀與晚輩的問候,都深藏著對彼此深厚的感情。

 

父母、子女珍惜血脈相連的親情之愛,共同撐起了「家」,不僅成為每位家人的避風港,亦為社會的核心單位。每個家庭若能和諧,社會就會和諧;社會和諧,就能實現「桃花源」的理想境界。只要大家以五倫蘊含的精神-「愛」與「善」,用「心」經營親子關係,那麼除了自己的家庭幸福和樂外,也能讓世間處處都是家,都是親子的桃花源。

 

以身作則 以孝傳家
 

《關聖帝君明聖真經》云:「為人子,孝為先,孝順兩字緊相聯。」父母親的生養之恩,重如山、深似海,因此 關聖帝君教示世人,身為子女,盡孝是最優先的本分,而一個人盡心孝親,就必能體順父母的心意,所以「孝順」二字關係緊密、無法分離。

 

百善孝為先

對父母盡孝,為何如此重要呢?誠如儒家十三經之一的《孝經》所云:「人之行,莫大於孝。」清朝《圍爐夜話》亦言:「百善孝為先。」在中華文化中,「孝」是歷久彌新的美德,不僅是為人子女應盡的本分,亦是倫理道德的根本、一切善行的基礎,更是最好的傳家寶。我們若能樹立孝順、行善的家風,自然可以教養出品格端正的下一代,為世界培植美好希望。

體貼親心 溫暖相伴

那麼,在具體做法上,我們該如何盡孝呢?當父母日漸老去,健康、生活狀況和心情,隨時都會發生變化,身為子女的我們,除了盡力滿足父母在飲食起居的需求外,也要細心體會他們的感受和境況、時時噓寒問暖,耐心聆聽父母的訴說、同理他們的觀念或想法,才能真正理解、體貼、順承雙親的心意,給予和顏悅色的關懷、細緻周到的照顧。還要多向父母道謝、道愛,讓他們感到被尊重、被需要,這便是帶給爸爸、媽媽最珍貴的禮物。

 

再者,盡孝須及時,我們應把握有限的時光,溫暖相伴,例如陪伴父母去旅行,隨行在側,讓他們安心遊覽,別忘了事先做好行程規畫、健康管理和行李減重等各項準備,使旅程既舒適、又安全,充分體驗旅遊帶來的感動與歡樂,創造美好回憶;又如陪伴父母當志工,一起行好事、做好人,雙親的晚年若能以服務奉獻為重心,在裨益他人的同時,也可以實現自我價值,內心獲得真正的滿足。

 

更重要的是,我們應經常帶自己的孩子探望父母,三代同心,家庭更溫馨。團聚時,晚輩不妨請長輩播放最喜歡的歌曲,共同聆賞,也請長輩聊一聊關於關於這首歌的往事或獨特意義;而長輩的人生閱歷,就是最豐厚的寶藏,只要晚輩願意主動詢問,每位長輩都願意將一輩子的經驗與智慧傾囊相授,這是在別的地方絕對學不到的,家人間敞開心房傾訴「心內話」,互相交流、共鳴,譜奏出最動人的天倫樂章。

 

爾能孝順爾子孝

身教就是最好的教養,孝順就是最佳的榜樣,就如同《關聖帝君明聖真經》的教誨:「爾能孝順爾子孝,點點滴滴看簷前。」「滴水還源,孫又效子,則子孫保之。」雨水順著屋簷滴下來,一點一滴總是掉落在同一處而不會更移,當雨水蒸發後進入大氣層形成各種雲,將會回歸本源再降為雨;同樣的道理,我們以身作則、善盡孝道,子女自然會效法我們的孝心、孝行,而孫輩同樣也會效法他們的父母,如此形成「孝的循環」,子子孫孫都受到薰陶,養成正確的觀念、態度與行為,具備端正的品格,讓孝順之風代代相傳、家庭和睦事事興旺!

以愛灌溉 以慈教養
 

植物需要陽光、空氣、水,才能長得好;每個孩子也像是一株株蘊含希望的幼苗,需要父母以愛灌溉、以慈教養,讓子女感受到自己「被疼愛」、「被理解」,就能維持情緒安定,愈來愈明理懂事,在潛移默化中健康茁壯,長成挺直大樹。

 

不比較,建立自尊

每個小朋友一出生,就是爸爸媽媽關愛、欣賞的焦點,但隨著子女漸漸長大,有些父母習慣將孩子與同儕一較長短,進而加以表揚或貶抑,這常常是導致下一代不快樂的重要原因。 教養,可從「不比較」開始。建議為人父母者,要睜開「慧眼」尋找子女身上的亮點,用「放大鏡」看待他們的優點、努力及進步,再予以真誠的讚賞和鼓勵,陪伴子女認識自己,建立起「健康的自尊」-一種既不自大、也不自卑的「自我價值感」,能接納自身所有的缺點與短處、試著改進,也歡喜擁抱自己的優勢與強項,並且以平等心尊重他人的價值,不落入比較與競爭的泥淖之中,能夠自信又快樂地學習、成長。

 

說好話,賦予勇氣

孩子年紀還小時,僅採取「讚美教養法」沒有問題,如「把玩具收好真是了不起」、「真不愧是我的寶貝」、「乖孩子」等;不過,等到孩子發展出明確的自我意識後,一味讚美往往會造成「不讚美就不行動」、「為了獎勵才行動」、「達不到目標就得不到讚美,變得害怕失敗」、「總是被動等待大人指示」等副作用,不可不慎。

 

當子女懂事了,建議讚美要適度,並以慈愛的語氣,多說賦予孩子勇氣的好話,可關注已達成的事,例如:「雖然你討厭吃胡蘿蔔,但還是吃了一口,真勇敢!」強調孩子的貢獻與幫助,例如:「謝謝你把碗盤洗得這麼乾淨,幫了家裡一個大忙,媽媽好開心喔!」注重過程和態度,例如:「在這麼多人面前唱歌很緊張吧?唱錯幾個音沒關係,你還是將整首歌唱完了呢!」重視進步與成長,例如:「你這次跑了一公里,下次試試看多跑一百公尺,爸爸會一直替你加油的!」相信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與積極心態。

幸福桃源 心之堡壘
 

少量而適用的物品、簡約的陳設、充足的日照、窗臺的小盆栽、相片牆……家人同住一個屋簷下,我們可以藉由物品整理、居家布置與打掃清潔等方式,打造自在、舒適的理想天地,為全家人注入滿滿的正能量。

 

以收納為例,建議依據孩子的成長階段,配合生活空間規畫,設計出孩子有意願也有能力完成的收納模式,讓家中物品迅速歸回原位,父母不必忙著收拾散落滿地的東西,如此一來,全家人的時間變得充裕,心態變得悠閒,就可以全心全意地互相陪伴。孩子還小時,收納分類不必太詳細,只要在遊戲室擺上一個大箱子,將玩具通通放進箱子就算收納完成;孩子稍大後,可以善用「擬人化」的角色扮演,讓布偶向小孩說:「我好想回家,可以帶我回家嗎?」「我回到家了,好高興喔!」引導小孩將布偶「送回」箱子。這樣的方式既是收納、也是遊戲,能讓孩子從中感受到:收玩具,原來這麼有趣!

 

如果居家空間有限,則可以發揮巧思-趁著週末上午的陽光灑落下來,翻開一直想讀卻沒空讀的好書,陽臺就是「閱讀角」;在偌大的客廳,劃出一個區塊搭起帳篷,就是「遊戲角」;家人正在使用書房,那麼廚房的餐桌也可以是「書法角」……家屋的任何一個角落,都是幸福的桃花源!

 

真正的「家」,不僅是遮風避雨的屋舍,也是培育下一代的搖籃,更是安身立命的心之堡壘,且讓我們用心營造和樂溫馨的家庭氛圍,讓每位家人回到家裡,都能安頓身心,感受到寧靜與歸屬。      

 

 


上一頁】【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