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空師父生命故事】
啟建道場,獻身宗教志業2
讓我們與孩子一起閱讀師父不凡的生命故事-如何宏揚聖教、濟世度眾,發揮克己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如何擘建完成行天宮三座聖廟,宣講教化,為眾人指引生命的正確方向……。讓生命影響生命,從中獲得感動、啟發,開始對人生有不同的思考和體悟。
民國四十五年,為了讓社會大眾、後代子孫,更多人能夠有時時親近神明的道場,玄空師父不辭辛勞,挨家挨戶整合土地,為建廟的志業奔走。 這天,礦場幹部跟隨師父到北投交涉購地,一行人步行到了那片預定興建北投行天宮的丘陵-
望著那片預定建廟的丘陵,師父問幹部:「那片土地你看到了什麼?」
幹部看了一看,回答說:「散落的菜園、破舊的矮屋,還有荒地!」
師父看向遠方,緩緩地說:「我看到的是一座雄偉壯麗的聖殿,祥和莊嚴的廟宇;如果能讓大家親近正確的道理,走對的路,得到平安,就算再辛苦,我們也應該去做!」
師父平靜沉穩的語氣,令幹部無比震撼與感動,尤其還想到,師父為了購地、租地,每天都提早摸黑出門,搭車到三峽白雞山辦公後,再搭乘運煤卡車下山,轉搭公車及火車前往北投,走一大段路到地主家,一戶一戶地拜訪,礦場事業與建廟志業並行之下,蠟燭兩頭燒,但師父的心志始終如此溫煦而堅定。
在當時,擁有轎車代步,是一種身分、地位的象徵,師父有能力負擔,卻堅持不購買。
師父認為,世間財物不是用來滿足個人的享受,絕不能貪圖個人的私利與方便而買車;再者,建廟需要龐大的經費,師父不願增加信眾的負擔,堅持不募款,寧可獨自一人承擔,所以省吃儉用、辛苦奔波,刻苦省下每一分金錢,無私奉獻給建廟的大業。
即便是日後北投、三峽、台北本宮同時施工,必須三處奔波往返,師父依然每天換乘好幾趟公車、火車,再步行前往目的地,無論晴雨寒暑。(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