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境藝象】
行天宮三宮壁畫巡禮(二)
聖訓八德 人道根本
走進行天宮台北本宮,在氣勢雄偉的前殿中門,欣賞完下方牆堵的麒麟、鳳凰的丰采後,朝左邊望去,就會看見前殿梢間的右山牆上堵,有一面以隸書寫成的碑誌:「聖訓 孝弟忠信 禮義廉恥」,文字厚實質樸、剛勁端嚴,望之若君子。這八字,正是 關聖帝君訓勉世人勤修的操守,也是行天宮建廟宗旨所倡導的「八德」。
先聖後聖,體證傳訓
行天宮精神導師 玄空師父開示:「孔夫子勞心苦血,賜給我們『孝、弟、忠、信、禮、義、廉、恥』人道八德,我們若順著墨繩所畫的線來走,在世間幸福,返回陰間也幸福,下輩子說不定能做神、做佛,更加幸福。」讓人遙想起春秋時期,孔夫子親眼看著當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倫理崩壞慘況,深感痛心,於是高舉八德、撰寫《春秋》,期能以身教、言教喚醒世道人心,迎來社會祥和、天地清寧的太平春景。
數百年後, 關聖帝君降生東漢末年,《明聖經》形容,當時也是個「不思禮義廉恥、孝弟忠信」的亂世,有董卓、曹操這類挾持天子、興兵侵略的亂臣賊子,更有像呂布、馬邈這樣的背信棄義的小人,讓世道變得汙穢不堪。
然而, 關聖帝君卻能出淤泥而不染,一生不慕名利權位,為匡扶漢室、救濟百姓而犧牲奉獻。《明聖經》告訴我們,這是因為 關聖帝君「素覽《春秋》,幼觀孔孟,惟以孝弟為先」,自幼熟讀《春秋》,以孔夫子、亞聖孟子為榜樣,力行孝、弟等八德,因此所作所為皆能契合天道、人道,最終昇天領任為神;並降傳經典、顯聖開示,重申八德的重要,囑咐世人務必遵循。
八德全修,天上金剛
為什麼八德這麼重要呢?《明聖經》曰:「孝弟忠信人之本,禮義廉恥人之根。」明確地告訴我們,八德就是做人的根本,唯有修好八德,才能根深柢固,在險惡環境中站穩腳步,堅定克服嚴峻的考驗,昂揚挺立於天地之間。
玄空師父也開示:「本廟主神 關聖帝君,在三國時代原本也是人,但心存神的道德,行事正直、公平。上天藉曹操、孫權的手,考驗 關聖帝君的人道八德-孝、弟、忠、信、禮、義、廉、恥- 關聖帝君人在曹營,心意不變,如今萬代香火,讓我們敬拜,這不是由於命運、風水、宅第好,而是心好嘿!」期勉我們,來行天宮敬拜 關聖帝君,更要效法 關聖帝君貫徹八德的身教。
因此,我們在家中,一定要善盡孝道,以真誠的心意敬愛父母,時時關懷、傾聽他們的心聲;並能友愛家中的手足,相互提攜、扶持成長。出了社會,也要忠於本分、盡心當責,誠信正直;與人互動時,能溫和有禮、尊重體貼,人前人後始終如一,絕對不貪取非分的好處、利益;更要時時反省、自我約束,做個光明磊落的真好人。
相信我們就能用道德的繩墨,畫出一條通向幸福的正道,進而順利通過世間的種種考驗,修得成聖成神的善果,一步一步,踏上返回天庭的神聖階梯!
基本資料 |
---|
台北本宮 位址:前殿梢間右山牆上堵 年代:民國五十六年 材質/工法:觀音石 尺寸:縱174公分,橫126公分 題署:謝冠生敬書 印 |
書者簡介 |
謝冠生(1897~1971) 本名謝壽昌,字冠生,浙江嵊縣人。震旦大學法律系畢,獲巴黎大學法科研究院博士學位。返國後,曾任震旦大學、復旦大學教授、司法院院長。擅長隸書,其書體出入漢魏之間,能融合多家而自成一格,雋逸雄渾,風神瀟灑,沉著的筆觸中有翻飛之意,著有《簋笙堂文稿》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