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志業∣行天宮五大志業網

351期

【旅讀視界】

東京 古今交融與國民作家

走訪世界各地,拓展多元的視野,

閱讀文學經典,看見生活的豐美。

日本的「東京」,舊稱江戶,現今是指位於本州關東地方的「東京都」,包括東京都區部、多摩地域、島嶼部三大區塊;而狹義上或口語中,東京常常專指「東京都區部」,有二十三個特別區;廣義上或根據《首都圈整備法》,東京則泛指東京都及周邊區域相連的「首都圈」,形成全球最大的都會區。

 

保存傳統 與時俱進

神田祭、山王祭、深川祭合稱「江戶三大祭」,是歷史悠久的盛大祭典;都會區內有不少著名神社,諸如正月參拜人數最多的「明治神宮」、保佑締結良緣的「日枝神社」等;約四月時,無數民眾會湧入「千鳥淵」、「新宿御苑」等景點賞櫻、野餐;登上高聳於天際線的「東京鐵塔」,以及全世界最高的塔式建築「東京晴空塔」,視野遼闊,東京景色盡收眼底,晴朗之日甚至可以遠眺富士山……東京保存了源遠流長的日本文化,又能隨著時代的腳步持續發展,傳統與現代完美融合,而且自然與人文和諧交織,展現出兼容並蓄的多元風貌。

 

在世界遺產方面,屬於島嶼部的「小笠原群島」,由三十多個島嶼組成,基於島上及周邊海域的物種多樣性,例如種類繁多的魚類與珊瑚、許多瀕危動物的棲息地、大量當地植物特有種等,被登錄為世界自然遺產。再者,位於上野公園的「國立西洋美術館」,作為二十世紀建築大師-勒.柯比意的十七件重要作品之一,亦被選入世界文化遺產。

尋找夏目漱石,在東京

日本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的文學家-夏目漱石,是一名道地的東京人,在東京帝國大學(東京大學的前身)就學及任教,後來專事寫作,憑藉《我是貓》、《少爺》、《草枕》、《心》等小說享譽文壇,被稱為「國民大作家」,一千日圓紙幣圖案曾採用他的肖像,目前東京仍有「夏目漱石誕生之地」、「夏目漱石舊居跡」的石碑,並且設置了「漱石公園」,園裡的「漱石山房記念館」展示手稿、書信、照片等第一手資料,也極力重現書房原狀。

 

夏目漱石學養深厚,雖然久居東京,但創作題材不以東京或城市為限,像是他在《草枕》中如此寫道:

走到石子路的盡頭……有棵巨大的木蓮樹……仰頭一看,頭上就是樹枝。樹枝上方又是樹枝。而樹枝重疊之上是月亮……木蓮的樹枝縱使層層交疊,樹枝之間還是有疏闊的空隙……花朵都很明亮……一朵與一朵之間,可以清楚看見淡藍色的天空。花色當然不是純白。一味的雪白太寒冷……木蓮的顏色是帶有溫暖的淡黃,高雅又謙卑。我站在石子路上,仰望這含蓄內斂的花朵累累無垠地蔓生……「瞻望滿天木蓮花。」我想出這麼一句詩。不知何處,傳來鴿子溫柔地互相叫喚。

 

呈顯「天地有大美」之境,頗有中國唐詩或日本俳句的意趣,類似這樣的文句在《草枕》裡俯拾即是,值得我們靜心細品。

上一頁】【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