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志業∣行天宮五大志業網

351期

【守護健康】

遠離椎間盤突出

脊椎由三十三塊脊椎骨組成,從頭骨下方延伸至尾骨,像軌道上每節車廂排列整齊的火車。脊椎既堅固又具有彈性,負荷著身體絕大部分的重量,主要功能包括支撐身體、控制活動、保護神經組織等。

 

椎間盤則是連結一節節脊椎骨的柔軟組織,替椎體緩衝,如果受到壓力導致變形、移位或破裂,就會壓迫到附近的脊髓與脊神經,稱為「椎間盤突出」,依壓迫位置有不同表現,是常見的脊椎疾病。

 

原因與症狀
 

先天性腰椎發育不良、骨骼退化、姿勢不正確、體重過重、經常搬重物方式有誤、車禍撞擊或摔倒……皆為導致椎間盤突出的常見因素。 罹患椎間盤突出,主要症狀表現為背部或頸部劇烈疼痛、肢體麻木、刺痛,甚至肌肉無力,當突出的椎間盤壓迫到周圍神經時,症狀會變得特別明顯。

 

詳細來說,椎間盤突出可能造成下背疼痛,並因噴嚏、咳嗽、彎腰加劇;疼痛輻射至腿足、小腿或大腿有抽搐痛,或患肢皮膚上發麻、感覺異常、下肢遲鈍等。另有減弱深部肌腱反射、坐骨神經痛、站立時骨盆傾斜、坐骨神經上深部觸診會感壓痛、受影響神經根皮節之客觀性感覺喪失等症狀。

不良姿勢
 

姿勢不良是造成椎間盤突出的重要原因,例如:

  1. 彎腰駝背:彎腰駝背的姿勢,或是脊椎過度彎曲或伸展,都容易對腰部造成壓力、引起不適,增加椎間盤突出的風險,尤其是在長時間坐著使用電腦的情況下。
     
  2. 駝背盤腿:導致弓腰的姿勢,使上半身斜倚在桌上,肩膀承受過多的力量,容易引起肩膀和頸部的不適。
     
  3. 蹺二郎腿:可能導致腰背部疼痛、背部肌肉和韌帶受傷、骨盆傾斜、長短腿等問題。
     
  4. 癱在椅子上:頸背部懸空、腰部塌陷的姿勢,會對整個脊柱造成傷害。
     
  5. 不適合的睡姿:睡姿不適當,以及床墊過硬或過軟,都可能對腰椎形成過大壓力。
     
  6. 不正確的搬重物方式:搬重物時,若姿勢及用力方式不正確,容易導致腰部受傷。

日常保健
 

想要守護脊椎健康,建議平日就要這樣做:

  1. 正確姿勢:上述的不良姿勢要努力避免,行走、坐、臥皆應保持良好姿勢,別讓脊椎承受過大壓力。睡眠時,請找到適合自己的睡姿(一般建議正躺或側睡,不建議趴睡),並且採用軟硬適中的床墊。搬重物時,則應放低重心、將腹部核心肌群收緊、維持腰背挺直,再運用腿部、臀部的力量搬起重物。
     
  2. 適當休息:盡量不久坐、久站、持續搬重物等,適當休息有助於減輕脊椎壓力。
     
  3. 營養均衡:尤其要攝取足夠的鈣和維生素D。
     
  4. 適度運動:瑜伽、走路、慢跑、游泳、阻力訓練等運動,有助於增強腰部和核心肌肉,提高脊椎的穩定性。
     
  5. 健康體重:過重會增加脊椎負擔,加速椎間盤退化。健康體重範圍,一般以「身體質量指數」(BMI)在十八點五至二十四之間為原則。

診斷與治療
 

一般以X光檢查、脊椎攝影、核磁共振攝影(MRI)、電腦斷層掃描(CT)進行診斷。 治療方式十分多元,像是物理治療(如電療法、熱療法、牽引、復健)、藥物治療(如止痛藥、消炎藥)、注射治療(如硬膜外類固醇注射)、中醫治療(如中藥、針灸);若病況較嚴重,可接受手術治療(如椎間盤切除術、椎間盤置換術)。

 

遵從醫囑 養成良好習慣
 

落實上述保健事項,自然能夠預防椎間盤突出。當身體出現不適症狀,務必立即就醫檢查,若有椎間盤突出的情形,請尋求正確治療管道,並且遵從醫師的指示,養好良好生活習慣,讓我們一起讓椎間盤回歸「正軌」,重拾健康生活。  

上一頁】【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