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志業∣行天宮五大志業網

349期

【旅讀視界】

翩翩起舞 美感饗宴

跟著好書去旅行,邀請專家職人引路,
為我們拓展多元視野,看見世界的豐美。

中國古代的宮廷舞、傣族的孔雀舞、英國的鄉村舞、夏威夷的草裙舞、西班牙的佛朗明哥舞、華爾茲舞、騷莎舞、踢踏舞、街舞、芭蕾舞、現代舞……舞蹈是一種表演藝術,往往配合音樂或節奏,由精心編排的連續動作組成,也有些動作或表演是無伴奏或即興的,皆為觀眾呈現美感饗宴,而擅長舞蹈表演的人,就稱為「舞蹈家」或「舞者」。

 

從浪漫輕盈到多元風格

歷史上最重要的舞種之一 芭蕾,是一種浪漫輕盈的舞蹈,起源於西元十五、十六世紀的義大利;到了十七世紀的法國,發展得更加成熟,出現專門的學院與舞團;十九、二十世紀的俄國,更成為芭蕾全盛時期的中心,柴可夫斯基創作出古典芭蕾三大舞劇-《天鵝湖》、《睡美人》、《胡桃鉗》,著名的芭蕾舞者包括了安娜‧帕芙洛娃、瑪雅.普利謝茨卡婭、米夏.巴瑞辛尼可夫等。

 

相較於規範嚴謹的古典芭蕾,興起於十九世紀末期的現代舞,風格更為豐富多元,像是美國的伊莎朵拉.鄧肯,舞風熱烈奔放,瑪莎.葛蘭姆則以收放自如的肢體動作,表達內心情感。再者,現代舞蹈家也能橫跨多重面向,例如臺灣的劉鳳學,是國內第一位舞蹈博士,不僅舞藝卓越,還致力於採集原住民舞蹈,以及儒家舞蹈、唐代樂舞的整理、研究及重建工作,開創嶄新格局,影響深遠。

依隨生命的節奏

蔡瑞月是臺灣現代舞先驅,早年曾師事日本國寶級現代舞者-石井綠,她在口述史《浴火玫瑰》一書中,如此敘述石井綠對舞者的教導:

 

「我們天生就有節奏,在語言、生活中。」石井綠說:「畫畫、寫文章在語言中都有節奏,所以舞者對生活、情感的各種節奏,要有敏銳度。」編舞過程中,情境由舞者自己展現,動作和動作之間沒有停格……石井綠認為,創作沒有固定的法則,她只要做一個愛跳舞的人,其他都不想。她也要求舞者,在動作時視線是全方位的,要有靈敏的感覺,一邊跳,一邊觀察四方,一邊聽音樂,要反應其他舞者,線條保持流動不停。流動的過程所產生的動作,如果是悲哀,不是用表情,可以用簡單的動作來表現。舞者腰以下要像黏住大地,腳要深入大地中;當在空中時,只是暫時離開,最終還要回到大地。

 

這樣的舞蹈美學,要扎根於地面,動作線條則保持流動的節奏,同時與音樂、舞伴形成和諧的整體感,透過書中描寫,較少接觸表演藝術的讀者,也能踏入舞蹈的世界,一窺堂奧。

│鼓舞人心的「天鵝」│

對芭蕾舞產生強烈熱情,十歲就讀芭蕾學院。她是天生的舞者,並且努力地練習再練習,舞技持續精進,十八歲畢業後加入芭蕾舞團,創造出富有戲劇性與感染力的風格,擔綱演出《仙女》、《吉賽兒》等名劇,尤以「天鵝」的角色令人耳目一新,是二十世紀初期極具代表性的芭蕾舞者。

 

出身貧寒家庭的她,因為芭蕾改變了一生,於是也想盡己所能,藉由芭蕾,為世界帶來正向改變。除了舞蹈上的成就外,她更大的貢獻就是旅行到世界各地,在豪華劇院以外的地方演出,從簡陋的表演廳到鬥牛場,和一般大眾分享她的天賦與藝術,所到之處,皆能傳遞鼓舞人心的正能量,感動了無數觀眾。

參考資料:繪本《天鵝─安娜.帕芙洛娃的舞蹈人生》

上一頁】【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