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天地】
汪洋中星羅棋布之地
這時日落的方向是西 越過眼前的柏樹
潮水 此岸 但知每一片波浪 都從花蓮開始……
-王靖獻〈瓶中稿〉(節錄)
西元一九七四年,王靖獻(筆名「楊牧」)旅居美國西雅圖。一個六月的傍晚,他在海邊,隔著太平洋遙望彼岸的故鄉花蓮,有感而發寫下此詩。一在東、一在西,兩地相距何止千里,但卻無法阻斷詩人心中的萬般思念,哪怕是一片浪花,都覺得是來自老家的訊息。
太平洋是地球上最寬廣的水域,占有地表百分之三十二的面積,約為一億六千五百多萬平方公里,從北冰洋一直延伸至南冰洋,東鄰北美洲和南美洲、西鄰亞洲和印度洋,其廣大程度超過所有陸地之總和。面對著如此浩瀚汪洋,相信任何人都容易產生各種複雜的情緒,更何況是浪跡天涯的遊子。
以結構而言,太平洋橫跨多處板塊,因此其海底也分布各板塊的交界,地形複雜多變,平均深度達到四千多公尺,為全球最深的海洋。其中尤以太平洋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交界處的馬里亞納海溝為地表已知最深處,根據二○二○年十一月十日中國大陸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的最新測量紀錄,深度為一○九○九公尺。
隨著地質探勘技術不斷進步,目前科學家還在太平洋海底發現一處被淹沒的陸地-西蘭大陸,面積約四百九十萬平方公里。在一億三千萬年前至八千萬年前,此大陸和澳大利亞相連;八千萬年前至六千五百萬年前,逐漸和澳大利亞分離,然後又因地層變動,沈入海底。到二千三百萬年前,兩座大型火山島又從沈沒的大陸中浮現,便成為今日紐西蘭的南、北二島。
遼闊深邃的太平洋,看似一望無際,但在碧波萬頃之間也散布著大大小小的陸地,或許總和不大,卻仍有可觀的面積,這就是與太平洋脣齒相依的大洋洲。 顧名思義,「大洋洲」就是指在太平洋中的陸地,它們大多是群島,有火山島,也有珊瑚島,在地質或板塊結構上與其他各洲不太相關。大洋洲的主要陸塊是占了其總面積百分之八十六的澳大利亞大陸,該大陸約為七百六十九萬多平方公里,在地理學上常被視為最小的大陸。
除了澳大利亞,大洋洲也不乏面積超過一萬平方公里的大型島嶼,只是它們身處於更廣大的太平洋中,與之相較,便顯得渺小了許多。而大洋洲還有全球僅次於格陵蘭島的第二大島,即新幾內亞島。
大致來說,大洋洲可說是一塊大陸與千百島嶼的集合體,但位於太平洋海域的島嶼卻並非全部屬於大洋洲。尤其是西太平洋的馬來群島(又稱「南洋群島」或「東印度群島」),雖鄰近新幾內亞和澳大利亞,卻隸屬亞洲的一部分。其原因有二:一是馬來群島原本與亞洲大陸相連,後來由於陸地沈降、海平面上升,才與大陸隔離,因此地質、生物族群都類似於亞洲大陸,而與新幾內亞、澳大利亞截然不同;二是新幾內亞與澳大利亞同為澳洲板塊,馬來群島則屬歐亞板塊。
太平洋是五大洋中最大的,而大洋洲卻是七大洲中最小的,兩者的相會正是地球上海陸比例的縮影。特別是太平洋看似「太平」,其實它也是生成熱帶氣旋最多的海域,並且環繞太平洋周圍還有全球最長的火山帶,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地震都發生在此處。對於太平洋的平靜與狂野,仍有待人類深入瞭解。
大洋洲一二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