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妙語】
啟迪生命的智慧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述而》
自呱呱墜地開始,我們便不斷在學習,從父母、師長到上司……都可以是學習的對象;而在行天宮這座道場, 關聖帝君及 玄空師父則是我們安頓身心靈的導師。這些「人生老師」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舉足輕重,包含了智慧的啟發、知識的傳授、道德的涵養等,足以讓人一生受用。
孔夫子說:「在路上一起行走的幾個人,其中必定有我可以效法或借鑑的對象。選擇他們的優點來學習,可以精進自己的學識與品德;假使看到他們的缺點,那麼就警惕自己,不要犯下類似的過失。」生命中處處都有值得學習的對象,我們應勇於向人請益,見賢思齊,為生命不斷添加能量,並創造出更豐厚的內涵。
家庭是學習的起點
自我們出生,父母就開始照顧、養育我們,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是孩子學習的榜樣,父母可說是我們最初的「人生老師」。然而,什麼才是子女最需要學習的?
行天宮精神導師 玄空師父開示:「道德是教育子女的良方。」認為以「人道八德」教育子女,便是為他們累積平安幸福的道德資糧,因為孩子賢孝,父母就會快活自在,孩子若行為偏差,父母便得操心;想有好子女,父母就得做模範,以身作則,讓孩子循著道德之路成長。我們每個人都是從為人子女而到為人父母,從父母身上學習良好的言行,並傳遞給子女,這就是代代相傳的優良家風。
校園涵養健全人格
校園是典型的學習場域,我們跟隨老師學習知識,也學習如何與同學相處,人格的養成在此奠定根基。
在一生之中,大多數的學習過程是透過老師的教導與解答,一步步習得知識。此外,老師本身的品德與操守也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而同學之間課業上的討論、課餘的各種互動,都可以幫助一個人建構完整的人際網絡,所以校園是涵養我們學識、品格與人際關係的中繼站。
職場培養個人修為
職場是做人處事的訓練所。由於現代社會的工作型態需要團隊合作,才能完成任務。因此學習以謙和的態度、善巧的話語及柔軟的身段與人相處,自然能時時精進本身的修為。 然而這樣的處世哲學,必須建立在懂得學習他人長處,以及兼容並蓄的基礎上。無論是上司、職務上的前輩或後進,乃至於服務的客戶,我們都可以從他們身上汲取相關的工作經驗,學習處理事務的技巧,同時相互交流心得,如此便能集合眾人的智慧,成就每一份工作。
信仰增進人生智慧
人生猶如航行於大海的旅程,具備知識和技能只是讓我們懂得如何操作船隻,卻無法在迷失方向時尋得平安無虞的航道。此時若能接觸信仰,將其中引人向善的道德信念,化作世間美善的力量,不僅身心靈得以安頓,也能尋得生命的方向。
行天宮是宏揚 關聖帝君聖教的廟堂,也是許多信眾心中的一方淨土。有些受到 恩主公護佑的信眾,為了回報聖恩,發願成為効勞生或志工,運用善巧利便的方法,平等慈愛信眾,「替人做事、利人方便」。効勞生和志工為 恩主公宏揚博愛世人的正信理念,同時觀照本身的品格與道德,為社會增添更多的善意與美好。我們若能學習其奉獻服務的精神,那麼便可為自己帶來源源不絕的智慧活水,讓生命福田欣欣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