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志業∣行天宮五大志業網

348期

【專題企畫】

倫理的綿延

勤耕心田,福緣連綿。

      -行天宮平安心語

 

每個人都猶如宇宙中的一個光點,若以情義相連,就能讓彼此的愛無限綿延。然而我們該如何做呢?遵循「五倫」就是發揚光與善性的最好方針-親慈子孝、兄寬弟恭、夫賢妻慧、朋友有信、群己有義,我們要將倫理道德落實在日常生活中,細細體會並努力實踐,那麼言行舉止自然知所分寸,有所規範,我們的人生、社會也能更加圓滿和諧。

親慈子孝 和樂融洽
 

親子倫是五倫的起點。父母負起責任,以慈愛之心教養子女;子女則飲水思源,以孝順之情奉養父母。 就父母而言,行天宮精神導師 玄空師父認為「對待子女要像一臺好磅秤」,必須公平合宜,不能有任何偏私,乖巧的理應稱讚、疼惜,犯錯的就該教導、指正,如此才能從根基上培養子女具備良善的德行。以子女來說, 玄空師父則奉勸對待父母要敬而不違,父母若嘮叨需忍讓,以德感化之,不忍父母做錯事而戴罪,是謂孝順。

 

玄空師父針對親子倫還開示了一道良方:「父慈子孝家和散(音ㄙㄢˇ,即藥粉)」。以身作則是父母的「慈德」,讓父母安心是子女的「孝德」;基於此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便能實現和樂家庭。

 

「孝」是八德之首,也是進道修德的開始,《孝經.開宗明義章》就提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從這裡,可以瞭解「孝」是所有倫理教化的基礎。如果在家庭,我們會以尊敬的心照顧雙親的生活;在社會上,我們自然會盡忠職守,以恭敬的態度對待長上、以熱忱的胸懷為他人服務,進而修身立德,完成自己的使命。

 

其次,「孝」是有進程的,可以由小而大,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實踐。身為父母,皆希望子女能活得平安快樂;如果子女受到了傷害,相信父母會感受到無比的痛心,這豈是為人子女者所忍見呢?因此我們要深刻體念父母關愛兒女的用心,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健康,不要讓他們擔憂,這就是輕而易舉可做到的孝道。

 

接著,我們修養好品德,行事有準則,不偏不倚,不因外界利益所動搖,一切都本乎正道,不越軌、不妄行,做事有始有終,以此立身處世,那麼不僅自己受到肯定,父母教養的賢德也因子女的名聲而光榮顯耀,這就是孝道最積極的實踐。

 

兄寬弟恭 互助友愛
 

同胞手足是生命歷程中最初的同儕關係。兄弟姊妹雖同為父母所生,但每個人都具有不一樣的特長與氣質,而通常大多數人在家庭中與手足的相處模式,日後也會反映在其他的同儕關係中。

 

雖然,如今隨著家庭結構改變,獨生子女愈來愈常見,但舉凡有血緣及姻親關係的平輩間,包括堂表兄弟姊妹、妯娌、連襟等,依從年齡大小,長幼有序,和睦相處,年長的提攜年幼的,同樣可以分享生命中的點滴,或是面臨困難時,相互支援、扶持,共同應付挑戰,攜手在進道修德的人生道路上前行。

 

其次,現代社會型態多以小家庭為主,手足在成年後各自有家庭,有時為了奉養父母及利益問題,偶爾會有糾紛產生。 玄空師父對於兄弟和妯娌之間的相處,特別開示了兩道良方:「兄寬弟恭順氣湯」和「妯娌和睦消毒丹」。兄姊體恤父母心,處處做弟妹的榜樣,弟妹自然尊敬兄姊。手足之間,度量寬大,不比較、不計較,大家才能相處得一團和氣;而妯娌之間不論是非、不較長短,一切怨氣惱苦都消失得無影無蹤,兄弟也會跟著和睦相處,一家人都平安。

夫賢妻慧 美滿幸福
 

現代社會由於生活型態的轉變,許多夫妻大多各自有工作,而忙碌的工作造成彼此疏於關心與問候。在這種狀態下,夫妻雙方就需要更多的信任、體諒與包容,一句小小的問候、一個體貼的動作,都可以給對方最溫暖的關懷。尤其在互動關係中,夫妻間相敬如賓,互相分工合作,上以孝順父母、下以教養子女,可謂維繫家庭最堅固的磐石,自能醞釀出「家和萬事興」的氣象。

 

夫妻是家庭生活的核心,如果可以相處和樂,就能營造出愉快的家庭氣氛,子女在這樣充滿了愛與關懷的家庭中成長,人格自然就會得到健全的發展。而美滿和諧的夫妻關係,需要兩人時時自我惕勵,以善言善行互相支持。

 

玄空師父對夫妻倫開示這樣的良方:「夫賢妻慧化氣方」。夫妻之間,要有情投意合、忠貞不渝的「情義」;互相扶持、分憂解勞的「恩義」;以及攜手負起責任、重視家庭生活的「道義」。如此夫妻和合,不起風波,才能共享幸福美滿。

 

朋友有信 切磋琢磨
 

在我們的生命旅程中,朋友可說是最廣泛的人際關係了。自童年開始,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結交一些朋友,從學校的同窗、職場的同事,到各種場合、社群所認識的人,都可能成為朋友。有些朋友陪伴我們走過一段歲月,然後各自朝向不同的目標前行;而有些朋友會成為一輩子的至交,雖然與我們沒有血緣之親,但其影響力有時更甚於親人。

 

從古至今,在許多典籍中都會提到「朋友」的重要性,例如《禮記.學記》提到:「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一個人學習時如果沒有朋友可以相互切磋、琢磨,那麼所求得的知識將有所局限,不夠寬廣。而《論語.顏淵》更進一步說:「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與人相交,若是彼此擁有相同的興趣及愛好,自然可以成為好朋友,相伴扶持,為未來創造出無限的可能。

 

那麼,既然朋友如此重要,我們又應如何選擇朋友,才能為彼此創造出良善美好的運途呢?孔夫子便提出「友直、友諒、友多聞」三項準則,即選擇正直無私、真誠守信、見識淵博的朋友,如此可在品格、學識等方面相互砥礪,改過遷善,雙方都能精進,共同造就圓滿、精彩的人生。

群己有義 合作當責
 

人是群體性的動物,從最初的家庭關係向外拓展,衍生出各式各樣的人際網絡,包括了校園的師長與同學,還有職場的主管、同事、部屬等。相對於個人來說,學校或職場代表了團體,而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團體中擔當不同的角色,若彼此能相互尊重與協調,才可以促進群己的和諧發展。

 

在多數人的一生中,職場生涯尤其占據了大半的時間。雖然工作不是生活的唯一目標,但卻是生命中重要的一環。透過工作,我們可以實現理想,發揮個人的專長,並貢獻所學於群體,讓社會更加美好。然而在工作場合,免不了與上司、同僚,乃至部屬互動,在應對進退之間,如何拿捏適當的分寸,以營造和諧的關係,相信是許多人希望達成的目標。

 

職場中的主管,彷彿部屬的師長、前輩,若能以愛心、同理心,提攜指導,那麼自然會贏得部屬的敬重;部屬則猶如學習者、後輩,做事時全力以赴,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及效率,達成工作目標;而同事間又好似手足關係,彼此以兄弟姊妹之心念相對待,相互合作,事事當責,以團體利益為優先,當然就會創造出良好的成果。

 

行天宮寶經《玄靈玉皇寶經》提到:「休持刻覈(ㄎㄜˋ ㄏㄜˊ)之見,懷德從風。」意思是待人處事不要懷有刻薄的看法,只要是符合道義的事,即便未如己意,也應當心懷謙德,遵從眾意,才能讓事情進行得順當歡喜,發揮公眾效益。若我們在群己互動過程中,秉持群大我小的尊重原則,以謙德縮小自我,以公德善待一切。

 

進一步來說,職場的人際互動其實反映了我們在家庭、朋友等關係中的狀態,若能時時自我省視,瞭解本身的狀況和特性,並抱持同理心來感受旁人與自己的差異,如此一來,不僅可以展現專長,也能享受愉快的職場氛圍,群體與個人和諧、共榮,互相受益。

 

發揚五倫 亙古常新
 

宇宙萬物依循一定的運行準則而不致動搖混亂,而五倫就是維繫人類社會運行不墜的重要力量。隨著時代更迭,五倫雖然因為社會型態的轉變而有了不同的樣貌,但內在的涵義與精髓仍舊亙古未變。因為人類之所以異於禽獸,正是因為在飽食、暖衣之外,還能建立人與人之間的禮儀、規範,這就是「五倫」真正的核心價值。

 

五倫以「互相尊重」為原則,強調各依禮數盡其本分,以德行修養自我,創建美好的人際關係。如能從家庭、社會、國家,乃至全世界,積極發揚五倫的價值與精神,那麼人類群體的和諧發展,自然就指日可待了。 

上一頁】【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