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讀經典故事】
堅守原則的陳仲子
讓經典不再晦澀難懂,讓孩子能輕輕鬆鬆地閱讀圖文故事,
不自覺地走進一個又一個歷史風景,認識一位又一位歷史人物。
經典故事
陳仲子,人品清高、廉潔自律,是戰國時期,齊國著名的隱士和思想家。
陳仲子的哥哥陳戴,當時正擔任齊國的卿相,雖然俸祿已經很優渥,但仍然會私下收受賄賂。陳仲子認為哥哥擁有的財富、房子是不義之財,所以不願意和哥哥住在一起,於是獨自一人來到「於陵」這個地方居住。
有一天,陳仲子到哥哥家探望母親,正好看到有人送來一隻肥鵝;陳仲子認為哥哥身居高位,卻隨意接受別人的餽贈,便皺著眉頭說:「為什麼要收下這種東西呢?」
過了幾天,母親想要做些好菜給陳仲子吃,那隻鵝便成了桌上的佳餚。哥哥此時恰好從外面回家,見到弟弟正在吃飯,便告訴他說:「弟弟,你現在正吃著那天別人送我的鵝肉!」陳仲子一聽,立刻奔出門外,將剛才所吃的鵝肉全都吐了出來;因為這樣來路不正,不廉不義的餽贈,他一口都不願嚥下。 陳仲子住在於陵時,生活窮困,住的草屋破舊不堪,有時只能吃李樹上已被蟲子啃食過的李子來充飢;雖然如此,陳仲子仍是每天彈琴唱歌,自得其樂。
某天,一位做官的老朋友來訪,見到陳仲子的住處,同情地對他說:「老朋友啊!你實在太窮了。」 誰知陳仲子卻大笑說:「老朋友啊!你才是真的窮呢!」
這位朋友不高興地說:「我身為齊國的大夫,建立功勳和事業,財富無數。可是你呢?住在這樣破爛的地方,居然還笑我貧窮,這實在太荒謬了。」 只見陳仲子緩緩地回答:「以前,我和你有著共同的志向,就是遠離世俗的濁流,絕不貪求過分的享受。而你如今一心只想追求榮華富貴,外表看起來是風光顯赫,但內在卻空虛貧乏,所以我說,你才是真正貧窮的人啊!」
這位老朋友聽完陳仲子的話,對於自己忘記初衷,感到羞愧不已,便趕緊離開了。
來學成語
不義之財 以不正當手段所獲取的錢財。
自得其樂 自己能從中得到樂趣。
榮華富貴 有錢有地位,興旺顯達。
原典欣賞
鶂食曾如螬李美。
-《明聖經》
戰國齊人陳仲子清廉不貪,認為來源不正當的鵝肉,就算再肥美,也比不上被蟲啃過的李子甘美有滋味。
鶂(ㄧˋ):水鳥,此處借指鵝。
曾(ㄗㄥ):何、怎;為疑問詞。
螬(ㄘㄠˊ):本意為金龜子的幼蟲;此處借指一般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