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志業∣行天宮五大志業網

346期

【良言妙語】

君子的三種快樂

家人平安、無愧於心、傳遞智慧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

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

俯不怍於人,二樂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孟子‧盡心上》

日常生活中,最令人快樂的事情究竟是什麼?進行一趟籌畫已久的旅行?與心儀的對象約會?和三五好友跨年歡慶?還是獲得財富、名聲或地位?

 

對孟子來說,一個有德之人有三種快樂:一是父母健在、手足安康;二是待人處世無愧於心,坦坦蕩蕩,面對上天或任何人,都不會感到羞愧、憂懼;三是可以教育傑出的人才,將良好的品德及豐富的學識傳授給他們,使其成為社會的棟梁。

 

天倫之樂


孟子所提到的第一種快樂為父母、手足均平安健康,其實這就是天倫之樂。在儒家所倡導的五倫之中,即有夫妻、親子、手足三倫與家庭有關。孟子在「三樂」中雖未言明夫妻倫,但夫妻為家庭的起點,男女情投意合,共組家庭,互相扶持,分憂解勞,便能建立美滿家庭的基礎。如此進一步生兒育女,以慈愛之心教養孩子,同時以身作則,使子女擁有良好的品格,而子女飲水思源,以孺慕之心回報養育之恩,親慈子孝,自然是人間一大樂事。 若有同胞手足,或是具有血緣及姻親關係的平輩,例如堂表兄弟姊妹、妯娌、連襟等,彼此依從年齡大小,長幼有序,和睦相處,年長的提攜年幼的,共同在成長的道路上結伴同行,人生不會孤單寂寞,這是何等的幸運!

成德之樂


第二種快樂是俯仰無愧,這是不斷透過「自省」的功夫,改變本身不良的習氣或言行,不做傷害他人的事,更不會違背人倫義理,如此便能胸懷磊落光明,不會因為做了虧心事而擔驚受怕。

 

然而,如何自省呢?行天宮精神導師 玄空師父提出「結算道德生意」的概念:「你我一日三省吾身,就好像生意人算帳一樣,每天也來結算一下道德,有錯就趕快改,若賺到道德,不但今生平安,回去陰間也平安,下輩子更加平安。」每日計算道德,就像生意人每日結帳一樣,做生意必須賺錢,才有持續經營的可能;而日日能賺得道德,人生累積福慧資糧,平安相伴,自會幸福圓滿。

 

傳承之樂


第三種快樂則是智慧的傳承。雖然從字面上來看,孟子是說教育英才之樂,但誠如詩仙李白在〈將進酒〉中所言:「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各不相同。身為前輩,回顧過往每個階段的歷程,其實多多少少都有獨特的體會與心得,這是無價的寶藏。若能提供這些寶貴的經驗給年輕人,並引導他們找出自己的專長,那麼人人都可以是「英才」,開創出一片天地。

 

我們從讀書、立業、成家到圓滿熟成的暮年,所成就的不只是事業的成功、家庭的美滿或財物的豐厚……其實更是一份心靈的安寧與圓融。若能將積累大半生的智慧,透過言教、身教或形諸於文字,傳承給下一代,這便是人類文明不斷創造、演進的根本動力。如此的快樂不僅限於己身,而是世世代代的幸福源泉。

用 心 體 悟

在《論語.學而》中,孔夫子曾提到人生三大目標:「學而時習之、有朋自遠方來、人不知而不慍」,即終身學習、結交志同道合之友,以及修煉個人的品格與涵養。雖然看似與孟子的「君子三樂」是不同層面的主張,但實際上這是互相呼應的生命課題。
 

首先,學習不僅是知識的增長,同時也是品德的修煉,而「俯仰無愧」便是在道德不斷精進之後,才能擁有的快樂;其次,學習如何待人處世,在應對進退之間拿捏合宜,與他人相處融洽,不僅親子手足能幸福美滿,也能進一步創造和樂的人際關係,其中便包含了朋友;最後,我們在人生旅途中持續增長的品德與學識,更可以透過各種方式傳遞給後輩,讓智慧永續發展。人生若能如此,這般的大快樂自然是無可比擬的。

 

上一頁】【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