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志業∣行天宮五大志業網

346期

【旅讀視界】

開車-讓人人都便利

跟著好書去旅行,邀請專家職人引路,
為我們拓展多元視野,看見世界的豐美。

汽車、計程車、公車、遊覽車、救護車、電車、火車、高鐵……隨著陸地交通的發展,道路或軌道上行駛著各式各樣的車輛,而開車的人,一般稱為「司機」或「駕駛員」,由他們來駕駛車輛,載著人們抵達目的地,讓上學、上班、探親、就醫、旅行等生活行程更迅速、便利,也有助於社會順利運作且更有效率。

司機視角 生活百態

從司機的角度,會看見怎樣的世界?班諾‧柯恩是一名屢獲國際獎項的法國導演,有意拍攝「一位法國演員遠赴美國紐約,尋求登上百老匯舞臺的機會,卻不得不對現實低頭,開計程車維生」的故事,並希望藉由計程車司機的視角,瞥見紐約這個大都會的繽紛多彩與滿滿活力。

 

為了探索角色處境、撰寫劇本,柯恩真的從法國搬到紐約,通過考試,成為一名領有執照的紐約計程車司機!他開著計程車,穿梭在繁忙的街頭,遇見許許多多不同種族、語言、身分的乘客,受到多元文化的衝擊,也看盡生活百態。他以幽默詼諧的文筆,將相關經歷寫成《我的跳表人生》一書,妙趣橫生,十分引人入勝。

 

安全第一 準時到站

而在身邊的人眼中,司機是怎樣的職業呢?日本平田昌廣著、鈴木守繪的《我的爸爸是電車司機》,描述小男孩「我」在母親的陪同下,透過駕駛艙後的透明玻璃,觀察父親的工作情形:

 

電車司機都有一只工作專用的懷錶。為了讓電車能準時出發,每天都要帶著校正時間的懷錶……爸爸坐上駕駛座,把懷錶放在駕駛臺上……所有的車門關上後,車燈亮起來……爸爸再次確認電車的行進方向,然後拉下前面的把手。開動咯!電車的開動或停止,都靠「控制桿」的把手來控制。電車行駛時,司機的手是不能離開控制桿的……快到下一站的時候……爸爸把控制桿拉向相反的方向,就煞車了。列車慢慢減緩速度,最後停在停車線上。人們匆匆忙忙地下車、上車……我轉過頭,看看車上的乘客。有的人高興地聊著天;有的人望著窗外的風景。電車載著好多好多乘客,不停地往前跑。

 

「我」看到這麼多乘客都仰賴電車通勤,而父親是一名很棒的電車司機,感到非常驕傲,想要大聲向朋友說:「我的爸爸是電車司機!」流露出對父親的崇拜之情。而父親則告訴「我」,確保乘客安全,並且精準掌握到站時間,這是電車司機的職責,他只是善盡本分而已。

 

全書從孩童的視角,描繪出電車司機認真敬業的高大身影,相信小讀者日後接觸到大眾交通工具的駕駛員,都會油然生起敬意。

│公車│

公車,為「公共汽車」的縮稱,通常也稱作「巴士」(英文bus之音譯)。 西元一八九五年,德國出現了第一輛以引擎驅動、可載六名乘客的公共汽車;隨後各種類型的公車相繼問世,例如小型巴士、單層公車、雙層公車、三節公車等,發展至今,已成為最普及的大眾交通工具之一。

 

在臺灣,日治時期已有「自動車」,為公車運輸之濫觴;光復後,各個行政區陸續開設了公車或客運路線,數十年來,始終是常民生活的重要一環,像是早年上車剪票格(當時的公車車票為一格一格的票格,搭乘一次就由車掌小姐剪掉一格)、下車拉鈴繩的景況,至今仍是許多人難忘的回憶。

上一頁】【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