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志業∣行天宮五大志業網

345期

【詩情寫意】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詩經.周南.關雎》

 

本月適逢農曆的「七夕」,相傳這一晚,天上的牛郎、織女會在鵲橋相會。「牛郎織女」的傳說其實是從遠古先民觀測星象所衍生來的,它們原是隔著銀河、遙遙相對的兩顆明亮恆星,在每年七夕時最為接近,因此讓古人揣想出綺麗愛情的神話故事,流傳千百年。

 

關於愛情,自古就是人類不斷吟詠的謳歌,因此在《詩經》中傳誦愛情的篇章也不絕如縷,作為首篇的〈關雎〉正是描寫君子追求淑女、情意相投的歌謠,便如同七夕傳說一般,真摯而深刻地沁入許多人的心田。

初見歡喜 仰慕愛戀
 

〈關雎〉分成五章,第一章以年輕男女在河濱邂逅的情景為興起,帶出男子初遇嫻淑女子時的仰慕之心。第二章則是從男子的眼光來描寫娉婷淑女的迷人魅力:她在水邊採摘荇(ㄒㄧㄥˋ)菜的模樣,婀娜多姿、儀態嬌柔,讓男子深深被吸引。然而面對這般美好的女子,男子卻忐忑不安,覺得難以追求,於是第三章中抒發他朝思暮想、魂牽夢縈的起伏情緒,這正是初戀者常見的狀態。

 

第四章、第五章則著重在男子想要取悅淑女、打動對方的種種作為:彈琴鼓瑟,藉此可以親近她;敲鐘擊鼓,藉此讓她開心、歡喜。其實這就是仁人君子追求愛情的風雅,營造美好的氣氛,使彼此陶醉在浪漫的場景中,順勢發展,愛情便水到渠成,並能進一步共結連理。古往今來,無論是小說、戲劇、電影,其實都是如此鋪陳兩心相悅的情節。

 

從題材來看,〈關雎〉生動地描繪出男子追求愛情的悸動、女子優雅美善的樣貌,字字句句都恰如其分,雖是言情之作,卻一點也不煽情造作。因此孔夫子讚譽〈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八佾》)也就是說,雖然主題是對愛情的喜悅與嚮往,卻不會輕薄無禮,流於邪思放蕩;表現出因渴求愛情而焦慮不安的心境,卻不會顯得哀傷或痛苦。情緒上的高低起伏,一切都是很自然地流露,相信每一個經歷過戀愛的有情之人,應該都會感同身受。

 

尤其特別地,〈關雎〉重複運用了雙聲或疊韻的聯綿字:窈窕、參差、輾轉……既增強了詩歌音調上的節奏感及韻律感,同時也讓人物形象、主題情境更加鮮明與活潑。

 

雎鳩為偶 荇菜可食
 

在詩中,先以「雎鳩」對鳴的關關叫聲作為引起,然後以採摘「荇菜」串連起女子溫婉賢良的樣貌,借物喻情喻意,同時詩歌也瞬間產生了影音效果,讓讀者有如身臨其境。

 

然而「雎鳩」、「荇菜」究竟是何種生物呢?據西晉學者陸機、郭璞的看法,認為雎鳩是雕(鵰的本字)的一種,喜歡在江河等水域捕魚,也就是「鶚」(ㄜˋ,學名Pandion haliaetus),現代通稱「魚鷹」。不過鶚是猛禽,雖然在水域生活,但似乎與〈關雎〉中雌雄互鳴的水鳥形象不太一樣,於是南宋大儒朱熹提出不同意見,他認為雎鳩和鳧(野鴨)類似,雄鳥頭頂有冠羽,和雌鳥經常出雙入對,象徵匹配為偶。據朱熹說法,現代學者推測,則很可能是「冠鷿鷈」(ㄆㄧˋ ㄊㄧˊ,學名Podiceps cristatus)。

 

至於「荇菜」則沒有太大爭議,它是一種多年生的浮水性草本植物,莖細長,葉子為卵狀圓形,可食用,又稱「莕菜」、「接余」,學名為Nymphoides peltata。

吟詠之餘

〈風〉為西周至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民間歌謠,共有一百六十篇,分成十五國風,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周南〉是周公姬旦所轄雒邑(今河南洛陽)以南地區的民歌,共有十一篇,為西周晚期至東周初期的作品,題材多以情愛為主。

上一頁】【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