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語莊意】
樂遊趣味多
游刃似君誠利器,只今無復見全牛。
-北宋•王之道〈房陵秋日〉(節錄)
遊戲丹青學子久,意匠經營有神遇。
-清•錢謙益〈廣陵舟中觀程端伯畫冊戲為作歌〉(節錄)
近年來,世界各地不約而同地掀起青年躺平、安靜離職等風潮,讓人對工作的價值與意義提出了大哉問。然則正如美國的人權鬥士金恩博士所說:「撿垃圾的人和醫生一樣重要,因為如果他不工作,疾病就會蔓延。所有工作都有其尊嚴。」職業不分貴賤,皆能維持社會穩定、為群眾帶來幸福,重點在於,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員,要如何維持初衷與熱忱、堅持尊嚴,並能樂在工作,獲得成就感呢?
遊-專注無欲的心流
美國的正向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在《心流:高手都在研究的最優體驗心理學》(Flow: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一書說,人若能掌控自身的意識,將注意力放在一個既符合現實,又能與自身長才相互配合的目標,就會暫時忘卻其他事情,讓內在意念如行雲流水般和諧有秩序,形成「心流」。
契克森米哈伊進一步指出,莊子所描繪的「遊(游)」之境界,如庖丁的「遊刃有餘」,就是完全不考慮外在的回饋,絕對自發而全然投入當下,朝目標堅定地邁進,恰如其分地解釋了工作時的心流現象。如同莊子,孔夫子的「游於藝」、宗教所謂的「遊戲三昧」,其實也是指鍛鍊技藝或修習正法時,若能屏除外在的欲望、內心的雜念,全心全意沉浸其中,久而久之,就能體會到忘我的感受,與超脫凡塵的境界。
解-挑戰反思以漸進
而且除了工作,我們在學習新知,或與家人相處、日常生活之間,也會碰上挑戰及難關,只是就算我們投入全副精力來面對、處理眼前的問題時,也往往手忙腳亂,很難輕易就做到「遊刃有餘」,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在莊子所舉「庖丁解牛」的故事裡,庖丁能悠閒從容地施展以刀刃輕巧穿梭在皮膜、筋肉、骨節間隙的神技,實則是歷經漫長磨練的結果。庖丁一開始學解牛時,是「見全牛」,憑藉感官所見、所觸來處理牛隻;三年之後,則「不見全牛」,可以清楚地把握牛隻內在的筋脈肌理;磨練十九年後,方能夠達到「神遇」的境地,操刀時心神默會天理,不必依賴眼睛等感官,不須多加思考,就能流暢又俐索地完成解牛。
當然,有的人會覺得自己並非不努力,而是工作、生活一成不變、乏味無趣,太消磨人的意志;或認為環境、條件欠佳,壓力太大,逼得人實在喘不過氣,所以不得不選擇放棄。但莊子藉由庖丁的故事,就是想告訴世人,庖丁從事的,是最基層的廚師,做的是日復一復的宰烹工作,可是他對職業、對人生始終懷抱熱忱、充滿毅力,所以才能成就極致;莊子更以庖丁每次遇到筋肉、骨節交錯聚結的難解之處時,始終全力以赴、全神貫注地迎接挑戰,成功之後獲得滿滿的自信為例,鼓勵我們,即使前路艱難險阻,但只要充滿熱情、持之以恆地錘鍊自身的技藝與心性,並發揮創意與堅毅不懈的精神來克服難關,就能持續提升能力與智慧,開拓出更寬廣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