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志業∣行天宮五大志業網

345期

【身在心在】

肩擔一片天

他一直想以肩撐出什麼,或扛起家裡的什麼……
他那雙架在虛實之上的肩,
有天,便更能承載人生的重量了。

           -黃信恩〈肩的虛構與紀實〉


 

最初我們都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孩子,隨著年齡增加,肩上的擔子也愈來愈重;人生的道路上「 摩肩擦踵 」,有時「並肩」,有時「擦肩而過」,情分來來去去,人生起起伏伏,但只要肩膀還在,總能撐起自己的天空!

一肩扛下
 

肩,俗稱肩膀,閩南語稱「肩胛」、「肩胛頭」,是軀幹和上肢的交界點,由鎖骨、肩胛骨與肱骨組成,使胳臂順利運轉,充滿力量。

 

正因為肩負頭、頸重量,本就辛苦,平日可上行天宮五大志業網,進入「網路電視-健康醫點通-常保身心安康」,選擇「保護骨關節平安健康操」影片,一起做操保養:若過度使用或姿勢不良,可能會出現五十肩、肩夾擠症候群,另外,有心肺問題也可能將痛感轉移到肩膀,不容忽視,應及早就醫。

 

肩膀有「負荷」的功能,象徵「責任」,同時反映出情緒密碼,如肩頸緊繃或僵硬,代表自我壓抑,而內疚可能會造成駝背;有時肩膀會不自覺地隆起,那是因為焦慮,且正在防備中……這些訊息都在提醒我們要正視負面情緒。可專注地深呼吸、多看明亮鮮豔的顏色,或用五分鐘按摩虎口與掌心,有助於舒緩壓力。

 

「肩」具人情與禮節
 

許多華人相信雙肩、頭頂有代表精、氣、神的「三把明火」,拍肩會把火滅掉,影響運途,或許更深層的涵義是別驚嚇到他人;日本人認為老闆從背後拍肩,暗示「開除」,所以非常忌諱;在韓國等地,若非情誼深厚,隨意勾肩令人感覺越界;越南人若被拍肩,更是形同汙辱。

 

大多時候,肩膀都被視作「私人空間」,不能隨意冒犯,但滿洲族人以「擦肩」為大禮,俗稱「碰肩膀頭」;客人離去時,要與男主人摩擦肩頭幾下,以表感激,好友久別重逢,也會行此禮。可見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有時某一方自認關愛友好,但另一方卻認為不被尊重,甚或騷擾,即便釋放善意,也要盡可能瞭解對方的國情或禁忌,做到「發乎情,止乎禮」,讓雙方的交流如沐春風。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頓說:「如果我看得比其他人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每個人都是有限的,但若借用他山之石,就可以看得更高更遠。我們可以在生活中或歷史上找幾位「生命典範」,見賢而思齊,亦能閱讀經典,從聖賢留傳的寶藏中汲取智慧,透過自己的思辨、體會,建立正確的知見。

 

說不定,我們也是他人生命中的「小巨人」,借出「肩膀」,予人善知;知識與經驗從不因分享而減少,本身亦能在過程中精益求精,觸發嶄新的思維,讓我們繼續學習,繼續成長!   

牛頓小傳
 

艾薩克.牛頓(Isaac Newton)生於西元一六四三年一月四日,為英格蘭籍的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以及哲學家;闡述了「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奠定現代物理學和天文學,並為現代工程學打下了基礎。英國詩人亞歷山大.蒲柏為其寫下墓誌銘:「自然和自然的法則隱藏在黑暗之中,上帝說:『讓牛頓出世吧!』於是一片光明。」其偉大貢獻,可見一斑。

上一頁】【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