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志業∣行天宮五大志業網

344期

【樂活慢行】

觀山、觀海、觀自在

夏日炎炎,正是入山健行、納涼賞景的好時機。

 

牛港稜步道位於新北市五股區,屬於觀音山的分支,因山形如牛背而得名,與鄰近的硬漢嶺同為「小百岳」之一,但難度上相對較低,步道全長僅七五三公尺,大約五十分鐘內可來回,展望極佳,自然生態豐富,是老少皆宜的初級步道。

登高望遠
 

牛港稜步道的入口就在觀音山遊客中心右側,在此稍作整裝,準備就緒,即可上山。進入步道前,可看見一個巨大高聳的石柱,氣勢磅礡,是相當醒目的地標。石柱高十公尺,上刻有舊日臺灣八景-「玉山積雪、阿里雲海、雙潭秋月、大屯暮色、安平夕照、清水斷崖、魯谷幽峽、澎湖漁火」,並有宋江陣、舞龍舞獅、彰化大佛、孔子周遊列國及原民文化等元素,作品名曰「龍的傳人」,象徵民族融合。

 

石板路連續攀升一百公尺,接著又是筆直向上的鋼構橋,視覺上似乎有些驚人,但若仔細計算,其實也不過七十三階,只要注意個人的節奏與腳步,若是累了、喘了,就停下、緩下,休息夠了,再踏出下一步,一階爬完再一階,您會發現,事在人為,沒有爬不過去的階與坎。

 

漫步在樹林間,即使是炎熱的夏季,林蔭中吹來的風也格外清涼。驀然回首,雖未抵達山頂,卻已有相當良好的展望。視野越過群山,可看見社子島靜靜躺在淡水河與基隆河之間。空氣若是夠清透,還可以看見遠方的圓山大飯店。左方鄰近且高聳的山巒,就是硬漢嶺。旁邊猶如三角錐的矮山,則是觀音山另一分支福隆山,又稱鷹仔尖。最東側的山峰名為尖山,由於緊臨淡水河,且酷似日本富士山,因此有「淡水小富士」之稱。

鷹飛蝶舞
 

牛港稜步道恰好位在北臺灣蝴蝶遷徙必經的路徑,春夏兩季時,經常可見漫天飛舞的蝴蝶,因此又被人稱作「蝴蝶步道」。沿途可見各種亞熱帶的蜜源植物,例如茄苳、石朴、華八仙等,吸引多種蝴蝶前來棲息覓食,如:大鳳蝶、臺灣斑眼蝶、金鎧蛺蝶、幻蛺蝶、曲紋黛眼蝶……種類之多,可謂琳瑯滿目。蝴蝶飛舞於山中,曼妙優雅;穿入樹林的點點陽光,在蝴蝶的翅膀上映照出幻美的色彩與光澤,令觀者深深著迷。

 

牛港稜步道不只是觀蝶的好去處,也是絕佳的賞鷹地。觀音山東臨淡水河,以北是出海口,南面林口臺地。由於地形和地理位置之故,成為鷹類猛禽於春季北返繁殖地,離開臺灣之前的最後一站。因此,來觀音山「觀鷹」,成為近年來相當熱門的戶外活動。在這裡可以看到大冠鷲、灰面鵟鷹、赤腹鷹,也有鳳頭蒼鷹、花鵰、松雀鷹、魚鷹、遊隼等。鷹群通常都翱翔在高空之上,若能攜帶望遠鏡,說不定能見到雄鷹展翅飛翔的畫面。或是張開耳朵仔細聆聽,您能聽見幾種鳥叫聲呢?

草枯又榮
 

通過前段的挑戰,步道後段就顯得平緩易行,彷彿倒吃甘蔗。不遠處,有個觀景臺名曰「出火號」,這裡其實是一個歷史遺址。西元一八九五年,臺灣因《馬關條約》被割讓予日本,十二月三十一日,抗日志士詹振、林李成、簡大獅、胡嘉猷、陳秋菊等人,他們相約在這一天,趁當局慶祝新年時,從四面八方攻入臺北城。那時候,義勇軍就是在此點燃整個臺北都看得見的熊熊烽火,作為舉事起義的信號,史稱「乙未臺北之役」。

 

義勇軍初期聲勢頗旺,但終究不敵日軍的現代化武器,部分義軍沿基隆河逃往圓山,碰巧遇到從芝山岩下山進城的日籍小學老師而再次發生衝突,因此又有了「芝山巖事件」。在今日芝山岩上,亦留存有當年的紀念碑。春去秋來,光陰代序。走過百年,人間的興衰更迭、是非對錯、想望執著,如今安在?唯大地承載傷痛,任憑江水沖刷淌流。河岸草枯、又榮。

 

過了出火號,復向前行,步道盡頭是另一個觀景臺,這裡正好面向大海,景色壯闊,天地悠悠。前方是臺北港,右邊是八里與正在興建的淡江大橋。向左望去,林口臺地一片霧濛濛。正要回程時,一位婦人蹲在石板路上拔草,問她為何要這樣做。她回答:「這樣路過的人才不會滑倒啊!」這般無私無怨、替人做事、互助關愛的一心善念,或許正是這時代最需要的精神。

 

上一頁】【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