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志業∣行天宮五大志業網

342期

【餘音繞梁】

藝術歌曲之王-舒伯特

法蘭茲.舒伯特(Franz Peter Schubert,1797-1828)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師承古典樂派,也是浪漫樂派的先驅。舒伯特創作力驚人,一生共譜寫出九首交響曲、十餘首弦樂四重奏、二十一首鋼琴奏鳴曲及六百多首藝術歌曲,被公認是「藝術歌曲之王」。

立定志向不退轉
 

舒伯特小時候就喜歡音樂,唱歌非常好聽,獲邀進入維也納宮廷歌手學校。在那裡,他除了唱歌,也學到許多作曲技巧。十三歲時,他已做出許多優美的樂曲,但他因家貧,連五線譜紙都買不起,只能用舊紙或舊信件的空白處來作曲。

 

十六歲時,舒伯特離開音樂學校,為了滿足父親的期望,他勉強自己受訓成為老師,開始過著早上教書,晚上寫譜的生活。但舒伯特心在音樂,不在課堂,常常教到一半忽然有靈感,就放下課本,拿起紙筆開始寫譜;好幾首經典名作,都是在這樣的狀況下寫出來的。教師雖然是一份穩定的職業,但畢竟不是舒伯特想要的生活。最後,他還是遞出辭呈了,開始專心作曲,希望能成為像巴哈、莫札特或貝多芬一樣傑出的音樂家。
 

友人相助,惺惺相惜
 

舒伯特離開教職後,失去經濟支柱,經常餓肚子,三餐沒有著落。所幸,他有一群相當支持他的朋友,有人出借住處,有的人請他吃飯,有的人借他鋼琴。他的朋友多半也是音樂家、詩人或畫家,他們都很喜歡舒伯特。由於舒伯特個子矮小,頭髮捲捲的,又戴著一副小眼鏡,所以大家給他取了一個可愛的綽號-「小香菇」。

 

舒伯特專心創作,幾乎每天都寫到深夜,累了就躺在沙發上,起床又繼續寫譜。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也常常忘了吃飯或洗澡。但他不以為忤,只要能做他最愛的事,過得再艱苦他都願意。

 

晚上跟朋友聚會時,他會拿出寫好的樂譜,彈奏給大家聽,跟朋友一起合唱,好不快樂。這群朋友自稱「舒伯特黨」,除了給予經濟上的支持、精神上的鼓勵,也經常邀請當時知名的歌手來唱舒伯特的歌曲,讓他在奧地利逐漸打開知名度。此後,舒伯特持續創作,但因長年累病,加上不斷創作導致心力交瘁,年僅三十一歲就病逝,從此撒手人寰,令人惋惜不已。

歌曲之王
 

舒伯特被稱為藝術歌曲之王,不只是因為他曾寫過六百多首藝術歌曲,而是這些作品都相當動聽,足以流傳後世。當年所謂的藝術歌曲,就是把詩人的詩作搭配上音樂,由歌手演唱的聲樂曲。在古典樂派時期,藝術歌曲的地位並不高,通常只是貴族茶餘飯後的娛樂消遣。鋼琴也大多只是「伴奏」的陪襯性質,並不需要太多高深的技巧。

 

但舒伯特非常喜歡藝術歌曲,把天賦全都灌注在這種音樂形式中,將之發揚光大。在他的巧手下,鋼琴不再只是伴奏,更可以表達出連歌詞都無法表達的內涵。甚至可以透過一連串的音符,讓聽眾感受到詩中的畫面,使藝術歌曲達到前所未有的境界,一躍成為足以跟室內樂、奏鳴曲相提並論的音樂形式。膾炙人口的作品有《野玫瑰》、《魔王》、《紡車旁的葛麗卿》、《聖母頌》、《菩提樹》等,至今為世人所讚頌。

上一頁】【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