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9期

【字裡行間】

龍鳳呈祥萬象新
 

一雨初消九陌塵,秉蘭修禊及芳辰。

恩深始錫龍池宴,節正須知鳳曆新。

紅琥珀傳盃瀲灩,碧琉璃瑩水奫淪。

上林未放花齊發,留待鳴鞘出紫宸。

     -宋.歐陽修〈和昭文相公上巳宴〉

龍和鳳都是傳說中的動物,代表著尊貴與祥瑞,在中國古代常作為皇室的象徵。歐陽修在此詩便用「龍池宴」、「鳳曆新」來指稱皇上所賞賜的華宴,以及所頒布的新年曆書,「龍」、「鳳」寓意天子及皇朝。

 

上巳原是古時春季的重要節日,一般人會在這天沐浴淨身、祭祀祖先、祈福迎祥,日期則是農曆三月三日。因此皇帝選在上巳節賜宴群臣,也是朝廷納吉致福的重要活動,歐陽修躬逢其盛,陶醉在春光爛漫的宮苑中,於杯觥交錯之間寫出此詩,為一場君臣同歡的饗宴留下幾許璀璨的光華。

 

在甲骨文中,「龍」是一隻頭上有角冠、身軀細長彎曲的動物,牠的上頷長、下頷短,張口露牙,蓄勢待發。有人以為是大蛇,但「蛇」的甲骨文寫作「虫」 (ㄏㄨㄟˇ)或「它」,而且蛇並無角冠,所以龍不是蟒、蚺之類的巨蛇。

 

若依原始字形推測,「龍」應是一種短腳的大型爬行類動物,活動於水域或陸地,但或許不是「鱷」,因為甲骨文另有一字-鼉(ㄊㄨㄛˊ),用來指稱生存在長江中、下游的「揚子鱷」。大概真正的龍在上古時已相當罕見,於是經由口耳相傳、穿鑿附會,神化了龍的能力,而其形象也成為許多動物的複合體。

 

鳳亦是一種被神化的動物,大約戰國時又出現「凰」字,常用來與「鳳」連稱,並以鳳為雄鳥、凰為雌鳥。甲骨文對鳳的描繪相當具體:頭上有冠羽,以及長長的尾羽,而翅膀上還有斑斕的花紋。若以此形象推測,彷彿是孔雀,但在先秦古籍《山海經》中即有「孔雀」一名,同時孔雀又稱「鳳友」(鳳的朋友),似乎鳳又不是孔雀;而且眾所周知孔雀會開屏,不過卻無「鳳凰開屏」的說法。

 

據現代學者研究,「鳳」可能就是與孔雀同屬雉科的「青鸞」(Argusianus argus),其雄鳥體形大於孔雀雄鳥,二根尾羽可達一點五公尺,求偶時會展現翅膀上的眼狀斑塊,頗具鳥中王者之勢。

 

千百年來,世人匯集各種想像,將「龍」、「鳳」描繪成具有偉大能力的神物,雖然牠們未必存在於現實世界,但卻是中華文化的象徵,寓意吉慶與富貴,為世世代代點綴出幸福、太平的想望。

上一頁】【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