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9期

【莊語莊意】

追尋夢的原鄉

錦瑟無端五十絃,一絃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李商隱〈錦瑟〉(節錄)

莊子名周,是戰國時的哲學家,崇尚自然虛靜,其思想是傳統文化的重要基石之一。讓我們揭開尋常事物背後,蘊藏的莊子小故事及大智慧,讓源源不絕的哲思活水,豐沃心靈的福慧良田。

 

唐代詩人李商隱在〈錦瑟〉詩中,自比為迷於夢中之蝶的莊生,以此追憶曾經刻骨銘心、如今已然逝去的戀情;而人們也常以「人生如夢」慨嘆一生短暫、世事無常,彷彿一場不真切的夢。其實,我們若能把握當下,珍惜每段真摯的情誼,一步一腳印地踏實逐夢,相信所經歷的苦辣酸甜、點點滴滴,都會讓生命更加充實豐厚。

 

解讀命運的預兆

早在遠古時期,人們就認為夢是謎團,必須破解才能進入堂奧;無獨有偶,佛洛伊德在影響西方心理學、文學深遠的《夢的解析》裡,也將夢視為開啟內心隱私庫房的通關密碼。所以殷商甲骨文有巫祝為君王卜夢的紀錄,周代甚至設置專門的占夢官,負責掌管解夢的方法、判讀夢的吉凶禍福;猶太教舊約也讚頌三千多年前埃及的宰相約瑟,為法老王解讀夢境,幫助國家度過饑荒的危機。

 

中國古代典籍記載的夢,主要是揭示未來的預知夢,像《禮記》提到,孔夫子夢見自己坐在房屋中央受人祭拜,推敲之後,才知道是壽命即將終結的預告;或是交代過去事件因果的解釋夢,如《左傳》記載秦、晉會戰時,有位老人用打結的草絆倒秦國大將的坐騎,讓晉國贏得勝利,當晚老人入夢告訴晉國將領魏顆,自己是特地來答謝他當初拯救女兒免於一死的恩情。

夢底飛出新鮮意

直到莊子,才藉由「莊周夢蝶」的故事,剝去夢的神祕面紗,翻轉出哲學的反思。這則故事,收錄於《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俄而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莊子在夢中,化身為翩翩飛舞、愜意快活的蝴蝶,醒來後,卻驚訝地發現,自己仍是平常的莊周,於是不禁疑惑地說:「剛才不知道是我在夢裡化為蝴蝶呢?還是蝴蝶作夢變成我呢?」

 

這則簡短的夢,透過模糊莊周與蝴蝶、虛幻與現實的疆界,寄託了人與自然萬物和諧共融,天人合一的理想;同時也帶出「此生如夢」的觀點,希望將人們從貪瞋癡所營造的搶奪殺傷惡夢中喚醒,鼓勵大家放下私欲執著,接納生命中莫可奈何的無常變化,安於自身的本分、發揮天賦才性,享受當下悠然自適的每個片刻。

 

這分蘊含詩意的哲理,深深感動、啟發了許多人。如李白曾作詩讚歎:「莊周夢胡蝶,胡蝶為莊周;一體更變易,萬事良悠悠」;唐代李公佐撰寫〈南柯太守傳〉,讓主角淳于棼做了一個從發家富貴到家破人亡的夢;明代湯顯祖在《牡丹亭》裡,搬演杜麗娘與柳夢梅於夢中相戀,終成良緣的歷程;清代曹雪芹也將自身的前塵往憶,改編成膾炙人口的《紅樓夢》。這些都是對莊子思想的融通運用。而當代著名的苦行詩人「周夢蝶」,更是直接改名來表達對莊子的景仰。

 

臥而夢,更要起而行

因此,莊子說夢,從來不是要傳遞消極、厭世的悲觀思想,而是希望點亮世人的心燈,照見光明的坦途。如同 呂恩主經過鍾離權的黃粱夢接引之後,澈底醒悟,不再癡迷執著於功名利祿、富貴權位的追求,而能堅定修道度世的信念決心,通過生死、忍辱等十關試煉,修得圓滿的功行。

 

的確,人生總有身不由己的時候,或在遭遇重大事件或打擊時,有恍如隔世的感受。但只要我們堅持做正確的事,真誠地待人處事,就能奮發沛然莫之能禦的大精神、大勇氣、大力量,來滌淨煩惱、大醒自心,活出俯仰無愧、無怨無憾的夢想人生。

 

上一頁】【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