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志業∣行天宮五大志業網

334期

【專題企畫】

悠然散步

一片嶄新的視野實乃賞心樂事,
而我每天下午都可以獲得這種快樂。
兩、三個鐘頭的漫步總能滿足我的期盼,
讓我身處一處奇特的鄉村景致中。
             -美國文學家 梭羅

 

平日裡悠閒地散散步,堪稱人生一大樂事,當周遭風景隨著步伐展開,不僅有益身心健康,也能感受到最純淨的喜悅,讓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散步也散心 親近大自然
 

不急著趕去哪裡,也沒有掛心的事,如此放鬆地散步,其實也在散心,若能和梭羅一樣,漫步於鄉村或大自然,更是再好不過了。

 

自然環境充滿「療癒力」,能在我們的心理層面產生正向助益,例如平常上班、上課所造成的精神疲勞,只要置身在大自然中,就可以明顯地獲得舒緩;而放眼望去的盎然綠意、植物散發的芬多精等,亦經科學證實,對於身體保健有很大的幫助。

 

覓得一處自然空間,其實並不難,即使在繁華喧鬧的都會區,只要找到一個綠草如茵的公園,或是樹木成蔭的巷弄,便能將我們帶離水泥叢林與交通嘈雜。好好散個步,親近大自然,使人微微流汗、通體舒暢,精神則略感振奮、神清氣爽,吸收著天地間的正能量。

 

走著走著,如果有些累了,不妨就躺在草地上,閉上眼睛,聽聽蜜蜂嗡嗡的聲音、鳥兒啾啾的啼叫,聞一聞青草香,感覺微風輕輕拂過肌膚,或者睜開眼,觀察雲朵的變化、蝴蝶飛舞的情景……打開五感、用心覺察,大自然將回報給我們滿滿的快樂與感動!

覺察當下 靜心走路
 

散步的過程中,我們的內在往往會生起各種念頭和情緒,甚至可能雜念叢生、心煩意亂,此時,建議從覺察呼吸開始,以悠然自在的心境,踏出每個步伐。

 

覺察呼吸-一個好的開始

有意識且不帶評判地覺察每個當下,觀照自己的內心,是一種我們既熟悉卻又陌生的能力,必須持續練習,才能真正做到。剛開始的時候,呼吸很適合作為覺察目標,因為氣息總是不斷地進出我們的身體,藉以維繫生命,既然我們不能缺少呼吸,那麼就藉由觀照呼吸,讓注意力保持在此時此刻。

 

散步時,我們可以將注意力放在鼻子,感覺氣息進出身體;或者放在腹部,感覺腹壁在吸氣時逐漸膨脹,在呼氣時緩緩收縮。不必改變或操縱呼吸的節奏,或是呼吸得更深或更慢,只要單純地關注呼吸本身就好,放棄控制、澈底放鬆,在每一次吸氣的全程、每一次呼氣的全程,專心地感受氣息的流動。誠如一行禪師所言:「吸氣讓我身心自在平靜,呼氣讓我歡喜微笑。活在此刻,我知道這就是唯一的當下。」

 

如果不小心忘記注意呼吸,請不要苛責或批判自己分心了,只要溫柔而且堅定地,讓注意力重新回到我們先前決定要觀察的呼吸感受,一個瞬間接著一個瞬間,好好覺知每一次的呼吸。

 

我們呼吸的方式,和身體機能、意識活動均有十分緊密的關係;觀照式的呼吸對於整體身心,能產生聚焦、鎮靜的效果。當我們感到疲憊、散亂或失去平衡時,最好的辦法就是返回對呼吸的意識,運用呼吸所帶來的平和能量,安定自己、靜下心來。

 

覺察每個步伐-安頓人生

接下來,我們可以試著將對呼吸的敏銳覺知,擴展到走路的每個細微動作上,全心專注、身心一體地踏出每一步,腳步要非常平衡而堅定。

 

慢慢地走、放鬆地走,臉上掛著淺淺的微笑。如此經常練習,時間一久,所有的悲傷與焦慮都會一掃而空,心中將充滿著寧靜與愉悅。不用匆忙趕路,也不必和別人競走,只要覺察當下,專心走路,足下即是世界上最安穩的地方。

 

將全部的注意力放在腳底,感覺腳掌輕柔地「親吻」大地。地球的穩固支持就在腳下,生活周遭的一切事物都如此美麗-草原、天空、山巒、河流、樓房、街景……無一不是珍貴的寶藏。

 

以正確的方式步行,欣賞路途上的人文與自然之美,走在大地上時溫柔一點,對世界友善一些,藉由行腳開拓視野、觀照心境、安頓人生,如此一來,內心深處也會湧現智慧和慈悲的能量,為人間更添一分祥和。
 

這樣走路,正確又自在
 

  • 姿勢:走路時,宜目視前方,雙肩放鬆,挺胸,收腹,軀幹挺直(從側面看,要成一條直線)。如此一來,腰部承受的壓力較小,局部肌肉的拉力也不會太大。
     
  • 手臂:若只是散步,雙手自然擺動即可。如果加快腳步快走,雙臂可屈成九十度,握拳如握住一顆雞蛋,左右手臂像鐘擺一般擺動。
     
  • 腳步:為了緩和衝擊力,建議先以腳後跟著地,腳掌、腳趾再接著踏穩。一腳真正踩實後,另一腳再踏出下一步。膝蓋宜微微彎曲。腳尖要向前,避免向內或向外。
     
  • 節奏:走路會使本能的正常呼吸加快,此時應配合步伐,調整呼吸的節奏。一旦找出自己的節奏,自然可以走得順暢又自在。

走路運動,養成健康好習慣
 

科學研究早已證實,適度的運動,能有效減緩老化。有定時運動習慣的人,在心肺功能、肌耐力及延展力、骨骼的承受力、平衡感、腸胃系統運作等身體機能,能夠維持較佳的狀態;而且運動也會使大腦分泌讓人感到愉快的物質,對心理健康產生正向的作用。


走路-運動的起點

走路,不僅是日常活動,也是一項運動,更是一種讓身體、心靈協調一致的生活方式。 一般而言,走路是最省力、省錢又安全,幾乎適合所有人的運動之一,不僅能增強身體素質,保持穩定的體重,還能使活力更加充沛,讓工作、學習與日常生活都更有效率。

 

每個人都可以調整符合自己體能的走路速度,簡單的走路技巧也很容易就能學會。住處附近的公園、清幽寧靜的街道、坡度和緩的山路……找到適宜走路的地方,其實並不困難。所以,別再猶豫不決了。趁著涼爽的清晨或傍晚,穿上合適的鞋子與服裝,推門出去吧。養成規律運動的好習慣,就從今天開始!

 

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

運動主要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 有氧運動:指大肌肉群參與的連續規律運動,只要是下肢參與的活動,連續超過二十分鐘,多可歸入有氧運動,是消耗能量及訓練心肺功能的主要運動形態,包括走路、健行、慢跑、騎腳踏車、游泳、土風舞、各種球類活動等。
     
  • 阻力運動:給予肌肉阻力以增強肌力(肌肉用力的力量大小)或肌耐力(肌肉可以持續用力的時間長短),阻力的形式可以利用自身體重(例如重複蹲站),或者使用沙包、啞鈴、彈力帶等各種健身器材達到效果。
     
  • 伸展運動:亦即「柔軟度訓練」,一般又稱為「拉筋」,顧名思義,就是要將我們的肌肉、肌腱以及韌帶等軟組織拉長,利用靜態、平穩、緩慢的動作,讓全身關節活動度伸展到最大,以增加這些軟組織的延展性,能提高肌肉訓練的效益,也減少軟組織受傷的機會。


除了走路之外,建議大家也可以和家庭醫師討論,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以覺察的心,持續而規律地運動,讓身體、心靈合而為一,正是維持健康的不二法門。
 

每次的運動過程,都必須包含以下三個步驟,以避免運動傷害:
 

暖身運動 我們的身體要開始運動前,必須先調整生理狀態以適應即將面臨的活動量,因此運動前需要暖身。暖身運動通常要花5-10分鐘,若打算進行激烈運動,則需要更長的時間。
 

主要運動 根據該次運動訓練的目的,可選擇主要運動項目,通常是有氧運動、阻力運動或伸展運動。當伸展運動並非主要運動時,常被放在暖身運動或緩和運動中進行。
 

緩和運動 緩和運動和暖身運動一樣,需時約5-10分鐘,以平衡運動後的血流、心跳、體溫等的改變。

悠然過生活 靜享好時光
 

許多人非常喜歡散步走路,或許是因為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總是扮演著各種角色,必須兼顧各個層面的事情,容易因過於「忙」亂而變得「盲」目或「茫」然,而靜心走路則讓我們得以「忙裡偷閒」,真正體會詩偈「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的真諦。

 

我們不妨將散步時的悠閒感受,也延伸到日常與人際相處上,例如規畫一個週末行程,陪伴親愛的家人,到戶外走走,有時候不必說太多話,只是一起散個步、吹吹風,就能感受到幸福;若不出門,也可以為久違的好友泡一壺好茶,用溫熱的開水慢慢泡開茶葉,讓整個下午滿溢著芳醇茶香,日子多一份閒情逸致,就更值得細心品味。

 

如此悠然的「心」生活,愈簡單,就愈豐盈,讓我們不僅活得健康、自在,也和摯愛的親友發展出更深刻的連結,靜享美麗時光。


上一頁】【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