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心鐫詠】
行天宮三宮楹聯巡禮(卅二)
關山鼉鼓,凜千載神威,血食南州,靈祇赫奕;
聖蹟龍駒,恨三分鼎列,祚恢皇漢,義烈干雲。
【語譯】
關聖帝君的聲名遠播,無論是國境邊關或是崇山峻嶺,皆能聽聞奉祀 關聖帝君的廟宇鐘鼓響徹天地,而凜然的聖神更在千年間持續施展去邪顯正的威能,所以至今臺灣敬拜 關聖帝君的信眾絡繹不絕,可謂最顯赫的天神;
關聖帝君駕馭赤兔馬遍歷各地,留下眾多膾炙人口的事蹟,雖憾恨蜀漢在形勢上與孫吳、曹魏三分天下,但一心想恢復大漢皇朝國脈的壯志,忠義貞烈的氣節磅礡浩大、直衝雲霄。
【註釋】
一 關山:關隘與山峰,此處指路途遙遠、行路艱難、人煙稀少的邊關及山嶺。
鼉鼓:以鼉皮製作的鼓,此處代指祭祀、節慶時所使用的樂鼓。
鼉:音ㄊㄨㄛˊ,即揚子鱷,又稱鼉龍。北宋陸佃《埤雅》:「今鼉象龍形。」
二 凜:言行容態嚴正有活力。唐代劉禹錫〈蜀先主廟〉:「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三 血食:本指用於祭祀的牲醴,此指祭祀敬拜。
南州:南方的州郡,此處指臺灣。
四 靈祇:神靈。東漢蔡邕〈祖德頌〉:「世載孝友,重以明德,率禮莫違,是以靈祇降之休瑞。」
五 赫奕:光明顯盛的樣子。《樂府詩集‧梁太廟樂舞辭‧送神》:「赫奕令德,仿佛睟容。」
六 龍駒:駿馬或傑出的才俊。《晉書‧陸機傳》:「此兒(陸雲)若非龍駒,當是鳳雛。」
七 三分鼎列:指魏、蜀、吳三分天下。西晉李興〈祭諸葛丞相文〉:「夫有知己之主,則有竭命之良,固所以三分我漢鼎。」
八 祚:國家命脈。
【賞析】
本楹聯書體為楷書,字體剛勁俊拔、疏密有致,行筆奔逸耿介,豪邁有英氣。
上、下聯首句以鶴頂格分嵌「關」、「聖」,點明行天宮主神為 「關聖帝君」。
本聯採用「今昔對比,因果交融,德行相應」的筆法,下聯鋪敘「昔、因、行」,慨歎漢末群雄為爭奪私利而瓜分天下,反觀 關聖帝君秉持公善之心,堅持做對的事,追隨劉先主匡扶漢室、興利除弊,以忠義言行展現浩然正氣,因而能成就永恆不朽的聖功;上聯則寫「今、果、德」,讚揚 關聖帝君因忠義事蹟、德行而領任神職,更時時開示言教、親身顯聖來度化世人,神威廣大、靈應顯赫,所以直至今日,敬拜 關聖帝君的廟宇遍布海內外,祭祀的鐘鼓聲恆久迴響於天地之間。
此聯所蘊含的深義,即《關聖帝君明聖真經》偈語所云:「帝本天樞第六星,臨凡欲使萬方寧;形容雖去神猶在,留得精英震百靈。」勉勵信眾來到行天宮敬拜 關聖帝君,都能效法 關聖帝君無我無私的精神,為拔除世間蒼生的苦難、為社會安樂而努力;相信我們若能不計得失、甘心付出,就能活得俯仰無愧、充實無悔,神明也會慈悲鑒納,為我們降賜美好的祥福!
楹聯撰書者介紹 |
葉公超(1904~1981) 本名葉崇智,字公超,後以字行,廣東番禺人。
出生於書香世家,叔父葉恭綽、外祖父趙之謙皆為著名書法家。曾獲英國劍橋大學文學碩士,創辦《新月》雜誌、《學文》月刊,任教於北京大學等名校,入閣擔任外交部長等職,具學者、編輯、文學家、藝術家、外交家等多重身分。為人儒雅,書畫皆擅長,楷書學步唐代褚遂良、歐陽詢等,草書則取法懷素,有《葉公超散文集》等著作傳世。 |
楹聯小百科 表相非全貌,內裡有天地的「物象轉喻」 |
「物象轉喻」指用與譬喻對象相關的事物來轉相比喻。如上聯「鼉鼓」原指祭祀 關聖帝君時敲擊的鐘鼓,又以「鼉(龍)」暗喻青龍偃月刀、以「鼓」寄託〈樂記〉「鐘鼓干戚,所以和安樂也」之義,讚歎 關聖帝君能為眾生祛邪伏魅、帶來安樂;而下聯的「龍駒」直觀意義是 關聖帝君的坐騎赤兔馬,同時也轉相比喻 關聖帝君才德無雙,至誠至聖的忠義之心更是古今第一,罕有人能並駕齊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