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期

【守護健康】

您所不知的防晒大小事

古埃及就有防晒的觀念,以及使用防晒產品的習慣,但直到近代才慢慢理解和證實「紫外線對皮膚的影響」。 若能確實做好防晒,長期下來可避免紫外線對皮膚造成傷害,進而避免或降低早期皮膚老化、日光性角化、老人斑,甚至是皮膚癌等皮膚病變發生的機率。

防晒防晒防什麼-認識光線
 

每天都看到的太陽光可分為紅外線、可見光與紫外線,傳統上的防晒觀念主要針對紫外線這種不可見光進行防護。

 

紫外線依據波長不同可再細分成UVB(波長290-320nm)、UVA2(波長320-340nm)及UVA1(波長340-400nm)。

 

UVB只能穿透到皮膚表皮,是造成晒傷的主因,過度暴露會造成皮膚紅腫熱痛,更嚴重還可能會起水泡或脫皮。

 

UVA2及UVA1可穿透到皮膚更深層的部位,跟皮膚變黑、老化及皮膚病變較為相關,但也可能會造成皮膚晒紅或晒傷。值得一提的是,UVA可穿透雲層及玻璃,在抵達地表的紫外線比例中占了絕大多數,所以即使在室內,若離窗戶較近、會直晒處仍應做好防晒。

防晒策略
 

許多人認知的防晒就是擦防晒產品而已,甚至認為膚色深的人就不需要防晒,當然並非如此。我們可以參考二○一九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建議的防晒策略:

  1. 在室外活動時應盡量尋找可遮蔽處,避免陽光直射。
     
  2. 在早上十點至下午兩點的這段時間,陽光較強,應避免外出。
     
  3. 應使用帽子、太陽眼鏡、陽傘及防晒衣物等物品避免陽光直射。
     
  4. 應使用寬頻(Broad-spectrum)及SPF(sun protection factor)30以上之防晒產品,在戶外時應至少每兩小時補擦一次。


所謂寬頻(Broad-spectrum)防晒,指的是至少可防護到波長370nm以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紫外線都可防護到的產品。現在市面上寬頻防晒的產品仍占少數,且在較新的觀念中,可見光也會對膚色較黑的人造成色素加深,所以只有外擦防晒品是遠遠不夠的!


擦防晒品只是防晒策略的其中一項,在室外活動時,時間和地點都應更加注意,並且使用具有防晒係數的織品、帽子、太陽眼鏡來保護眼睛和皮膚,免於光線的傷害。


在嬰幼兒的防晒策略上,尤其是針對六個月以下的嬰兒,防晒上應以物理性的遮蔽為主(使用防晒衣物或帽子遮蔽),因孩童皮膚較為稚嫩,擦防晒品有過敏的可能,在產品選擇上應使用孩童適合的產品。

如何正確使用防晒產品?
 

防晒產品的成分和濃度有特別規範,但每個國家的規範不盡相同,在選擇上大家應注意標示是否清楚,以保障自身權益。不論選擇何種產品,在使用上都需注意:


擦的用量

用量上建議每平方公分要使用到二毫升,本來標榜有SPF30的產品,若只擦到每平方公分一毫升的用量,SPF就只剩下 左右!要擦到足夠的用量才能讓防晒產品發揮最大的效益,例如:擦臉大約要五十元硬幣的大小;若是戶外擦全身的用量,一次至少要三十毫升以上,而市售的防晒品大多約三十至九十毫升不等,所以要到戶外的話,應該要準備一到三瓶的防晒品,且要擦完才足夠。因為多數人都擦不到這個用量,所以採取其他防晒策略輔助更顯重要。


擦的頻率

防晒品最好可以在外出前十五至三十分鐘擦,而在室內的話約三至四小時補擦一次、室外建議每兩小時補擦一次。爬山時,紫外線會隨著高度增加,補擦的頻率也應增加;若是在海邊活動,紫外線也會透過折射或散射而增加暴露的機會,建議提高防晒品補擦頻率。


擦的部位

大多數人會忽略的部位像是頭皮、上眼皮、耳朵、嘴脣、手背或足背等小地方。頭皮部分,雄性禿或頭髮稀少部位才需要使用防晒品,不然使用帽子或洋傘遮蔽即可;嘴脣部分,可使用具防晒係數的護脣膏;手背和足背則是易受太陽光直晒的區域,可加強此處的防晒。


不管季節、天候,或是膚色深淺,防晒都是一輩子的功課,盼望大家在維持皮膚健康上,都可以愈來愈有心得。

 

上一頁】【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