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讀視界】
跟隨內在的韻律而行
跟著文學去旅行,用「心」看見,
不同時代、地域的自然美景或人文風情。
自我追尋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人生功課,亦為旅行文學的重要主題,《沒有預約的旅程》一書,即為作者-愛麗絲‧史坦貝克藉由旅行重新找回自己的真實紀錄。
愛麗絲是美國著名的採訪記者,人物專訪作品曾獲新聞界的最高榮譽-普立茲獎;她也是位單親媽媽,獨力扶養兩個兒子。等到孩子長大後,她的內心深處傳來這樣的聲音:「踏出去,去經歷這個世界的一切。」於是她臨時起意,決定暫時離開千篇一律的生活舒適圈,以九個月的時間,獨自遊歷法國、英國與義大利等歐洲國家,展開一趟「生命探險之旅」。
寫給自己的明信片
許多人旅遊時會寄明信片給親友,但您是否想過,我們也可以寫下給自己的明信片呢?遊歐期間,愛麗絲經常寫明信片寄回美國家中,收件人也是愛麗絲-亦即她本人。在抵達巴黎的第一週,她如此寫道:
昨晚當我從聖禮拜堂的音樂會返回旅館途中,我在皇家橋前停下腳步,凝視著多雲的夜空中一輪明月冉冉上升。在橋邊,我的視線跟隨觀光船的身影,它像隻螢火蟲飛掠河水。在巴黎,我完全沒有預設的想法和計畫,只是自由地跟隨內在的韻律而行。忘我地站在橋邊,我聞嗅著空氣中雨滴的氣味,渴望成為水流、微風和天空的一部分。
返家後的愛麗絲讀到這張明信片時,「可以感覺自己無憂無慮,雀躍非常……不是在駐足旁觀,而是在真實體驗生命的風景。」一張張明信片,忠實保存了旅程當下的心情與印象點滴,也讓愛麗絲能夠「和自己對話」,更加瞭解自己!
規劃好行程,也要恣意漫遊
藝術家及知識分子流連忘返的「花神咖啡館」,心理學大師佛洛伊德故居改建的「佛洛伊德博物館」,畫家莫內晚年長期定居的小城「季芬尼」,世界上第一座介紹園藝歷史的「花園博物館」,牛津大學為一般民眾開設的「英國鄉村與農莊生活」課程……這些事先規劃好的少數行程,讓愛麗絲能夠更靠近心目中的大師,並且增長了關於植物、自然的知識。
但多數的時間裡,愛麗絲都在恣意漫遊,欣賞沿途風光,也試著融入當地日常生活,以樂觀和好奇心「融入未知之流,欣然接受上天所給予的一切」,單純地「感受每一個簡單而美妙的瞬間」。她用行動宣告:「不管在街角那裡有什麼等著我,我都不想錯過生命中精采的每一分鐘」!
偶然相遇,結下美好緣分
愛麗絲在追尋自我的過程中,仍和美國親友維持緊密聯繫,也與偶然相遇的人們交流談心,結下美好緣分。經過這段旅程,她變得更有自信、更獨立、更自在,不僅和身邊的人保持「相伴不相絆」的美好關係,也從容地活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