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志業∣行天宮五大志業網

326期

【專題企畫】

悅 和順生福分

室家和樂,安常處順。 -《司命真君靈寶真經》


行天宮癸卯年福贈春聯主題為「和順生福」,神明的祝福隨新春而來,盼願新的一年,人人都能發揮良善心念,落實前言的經文開示,心平氣和地善待家人,盡責守分地做好每件事,讓家充滿和樂融洽的幸福氛圍,並隨遇而安、順其因緣地淡然面對外境種種變化,使身心常保樂觀與自在豁達,如此一來,不僅能感召神明護佑「禍患不生」,我們還能依善心善行,生起「保命延年,福緣善慶」,享有延年益壽、廣結善緣、吉慶有餘的福報。


那麼,在春節期間或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經營美滿和諧的家庭呢?除了遵循習俗過年、歡聚團圓外,建議全家人還可以藉由居家布置、家庭儀式等,為平凡的日子增添溫馨色彩,讓愛和喜悅盈滿家門。

除舊迎新 家人溫暖相伴

春節,又稱歲首、新春、過新年,是華人社會淵遠流長的重要節慶。時至今日,我們依然透過年節習俗,深深體會到天倫圓滿的溫暖與美好。


全家齊力大掃除


從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至除夕,是大掃除的日子,所有家庭都會全家總動員,同心齊力將居家環境由裡到外打掃乾淨;恭奉神像或祖先牌位之處,因平日不宜任意清掃,也會趁這段時間好好清潔整理一番。


大掃除有「除舊迎新」的意義,也就是把過去的霉氣、厄運通通掃除掉,準備迎接嶄新的春天,盼望著新的一年來臨,能帶來新希望、新氣象,並且許下新年願望,期許自己持續精進、學習成長,再創新格局。


慎終追遠慶團圓


除夕當天,平日遠赴他鄉讀書、工作的人們,都要回到家鄉祭拜祖先,並且與家人共度新年。


華人視孝道為人倫大本,格外重視慎終追遠的祭禮。過年祭祖,是為了緬懷祖先的恩德,飲水思源,同時也提醒自己應孝順、敬愛家中長輩。


在臺灣,除夕下午家家都要「辭年」,也就是在一年的最後一天,於神案、供桌擺設粿類、飯春花、疊柑塔等,然後全家人一起行三拜九叩禮,感恩神明與祖先的保佑,並且祈求來年平安。


祭祖之後,一家人團聚吃晚餐,稱為「年夜飯」,又叫作「圍爐」,這是因為早期農業社會吃年夜飯的時候,會在桌下擺置一個燒木炭的火爐,除了驅寒保暖的實際功能外,還有象徵的意涵-火爐呈圓形,意指團圓;火光熊熊燃燒,則表示一家興旺隆盛。


吃過年夜飯,晚輩要先向長輩說一些吉祥話,接著全家人聚在一起,或回憶過往趣事,或分享外地生活的見聞感想,創造溫暖相伴的時光;若晚上不睡,等待凌晨十二點一過,共同迎接新年到來,就稱為「守歲」,相傳有祝祈父母健康長壽的深遠意義。

練習-順流而下的葉子

在陪伴家人的過程中,若有思慮紛雜、心煩意亂的情形,建議可採取以下練習:

  1. 選擇一種舒適的姿勢。
     
  2. 閉上眼睛或凝視一個點,緩慢深呼吸幾次。
     
  3. 想像自己坐在河流旁。
     
  4. 每當腦中浮現一個想法,請不帶評判地傾聽這個想法「說」了什麼,其實想法的真相往往是一段文字,也可能是一個畫面,請將文字或畫面放在一片葉子上,讓葉子浮在水面上,然後緩緩地順流而下。不管有多少想法,都將它們一一放在葉子上,想像它們隨著河流,流到意識之外。


此練習有助於思緒恢復澄明,讓心情平靜下來,提升陪伴的品質。

-參考資料來源:《幸福關係的防疫處方箋》

居家布置 打造幸福空間

大掃除之後,全家人不妨再多花一點點巧思,進行居家布置,打造適合每位家人的幸福空間,只要置身其中,就能感受到歸屬與寧靜,打從心底湧出滿滿的正能量。


收納做好,多出陪伴的時間

居家布置的第一步就是物品收納,能使環境(尤其是地板和桌面)保持淨空,將平時需要使用的物品放在最妥當的位置、隨時可以輕鬆取得,減少了做家事的時間、精力,讓我們能夠全心全意地專注於想做的事及陪伴家人。


對許多人來說,占滿一整面牆的開放書架或層架,就是收納問題的終極解答;其實置物櫃、籐籃、紙箱、公文架、掛勾等,也都是很好的選擇。 創意收納則是有趣的嘗試,例如:鐵絲網材質的園藝架,回收再利用,就變成了可以放置書本、圖畫等的收納架;或者採用高到天花板的整面鐵架,再擺放幾個大型紙箱,可形成近似倉儲的特殊風格。


植物美化環境,水果散發香氣


植物是淨化空氣、美化環境的最佳幫手,十分適合擺放在陽臺、客廳角落或餐桌上。適宜放在室內的植物,包括了吊蘭、蘆薈、龜背竹、虎尾蘭、鐵樹、花石榴、水仙花、菊花、萬年青等。


有些人不擅長照顧植物,則可改用水果來點亮空間。新鮮水果散發著自然香氣,使人心情愉悅舒暢,只要挑選美觀大方的容器,與不同顏色的水果搭配起來,就能為家中增添田園情調。但一般水果在常溫下不可放太久,要記得盡早食用為宜。


獨特印記 專屬天地


將一張張生活照或旅行時拍的照片,依序掛在繩子上,就能開個小型的攝影展,邀請家人蒞臨觀賞;意義非凡的紀念品,別收進櫃子,可放在檯燈旁邊,隨時都能看見;在屋子裡平常用不到的地方開闢一處「家人角」,諸如色彩繽紛的明信片、布料樣本、家人手作的摺紙、孩子的蠟筆畫、小手小腳的拓印……各式各樣的心愛小物,都能在這裡棲身,創造出充滿獨特印記、專屬於「我們這一家」的美麗天地。
 

獨家記憶-照片牆

將家人的照片懸掛於牆面,或者擺放在櫃子上,是一般家庭必備的布置。其實家裡的走道或樓梯旁,會有一整面的空白牆,更是展示照片的最佳空間。 將家族或家庭歷年來的照片,搭配不同大小、形狀、顏色的相框,整齊地排列於牆上,就成了「照片牆」,猶如時光走廊,收藏著珍貴的「獨家記憶」;亦可將最具代表性的相片放大數倍,不僅更加醒目吸睛,也能彰顯自家特色。

家庭儀式 建立生活秩序

在法國文學《小王子》中,狐狸要求小王子每天都在相同的時間拜訪牠,如此一來,在每天的拜訪時間到來之前,牠就會因充滿期待而感到幸福,這是一種增進雙方友情的「儀式」;狐狸也說明了儀式的意義正在於「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安定感與新鮮感

在家庭裡,我們也需要適用於全家人的儀式,來為親情加溫。心理學家指出,家庭儀式是家人有意識且共同接受,在特定情境或時間點,固定、規律而重複的行為或流程,具備多方面的正面效益-

 

  • 儀式能幫助每位家人建立生活秩序,帶來安全感、安定感與信賴感。
     
  • 透過儀式,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情,會預先確定下來,省去不必要的討論或溝通,帶來輕鬆感。
     
  • 特定的儀式只在特定時間點出現,讓我們像前面提到的狐狸一樣滿心期待、歡喜雀躍,也為一成不變的日子注入新鮮感。


四季全家福
 

在每個季節進行特定儀式,全家人一起感受四季變化,舉例來說,春季時,可以一起歡唱〈春神來了〉,並在陽臺或花盆播下新種子;夏季時,一起露營,山上或住家頂樓都是很棒的地點;秋季時,一起製作風箏、放風箏;冬季時,一起烘焙餅乾等。


每年進行儀式時,建議都要拍張「四季全家福」,久而久之形成一系列的精彩照片,非常適合放在「照片牆」上,一輩子珍藏。


節日的「滋味」


春節圍爐、清明節掃墓、端午節划龍舟、中秋節賞明月……傳統節日的習俗,廣義而言也是一種文化儀式,讓生活更有「滋味」,例如遵循春節習俗,自能品嘗到濃厚的「年味」。而生日、結婚紀念日等,則屬於家庭節日,別忘了要好好慶祝一番,藉以表達對家人的重視與祝福。


依隨甦醒節奏的起床儀式


起床、用餐、出門、進門、就寢……孩子往往需要設定好的日常儀式,建議家長可善用「儀式教養法」,幫助孩子學習獨立自律,同時也與家人保持感情親密。


日常儀式沒有常規,關鍵在於是否適合孩子。以起床儀式為例,對於平靜型的孩子,一天可以這樣開始:父母輕聲走進房間,吻醒孩子,微微拉高百葉窗、照進一點陽光就好,接著不必關上房門,孩子聽到準備早餐的聲音,自然就會慢慢甦醒過來;而對於活潑型的孩子,則不妨一起在床上做簡單的伸展活動,這樣的話,早晨的時光會愜意許多,讓一天有個美好的開始。


行天宮平安心語:「人在心在,專注陪伴,家庭常溫暖。」願人人都能把握當下,珍惜與家人朝夕相處的珍貴緣分,共譜和諧喜悅的家庭樂章,讓家永遠是我們生命中最溫暖的港灣!
 

上一頁】【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