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期

【旅讀視界】

鳥巢 巧妙絕倫的自然建築

跟著文學去旅行,用「心」看見,
不同時代、地域的自然美景或人文風情。

鳥類是天生的建築師,多數的鳥都會築巢來保護蛋和幼鳥,因此鳥巢可說是鳥兒的「育嬰室」。
 

千變萬化的鳥巢

擇地點、蒐集材料,到築巢「工法」、巢的外觀與內部構造等,可說是千變萬化,各有巧妙之處。那麼,臺灣的鳥兒是如何築巢的呢?以下列舉幾種常見的類型:

 

  • 泥巢:混合泥土、唾液及一些草莖塑造而成。最常見的是燕子的巢,但巢形不盡相同,例如家燕多為碗形,而赤腰燕則為葫蘆形或袋形。燕子往往築巢在人類建築物的屋簷下,所以較為容易觀察。
     
  • 草巢:這是一般人印象中的典型鳥巢,許多棲息於森林或能適應人類環境的鳥,例如綠繡眼、白頭翁等,會以草莖為主要材料,並搭配一些棉絮或羽毛等,甚至連人造纖維、塑膠袋等也能成為建材,多半築在樹上枝葉間的隱密處。
     
  • 樹洞:啄木鳥、五色鳥會用嘴在樹幹上啄洞,並將蛋產在裡面;貓頭鷹、山雀不會自己鑿洞,而是利用現成的天然樹洞或啄木鳥廢棄的舊巢洞。


另外,鷺鷥、鷹科猛禽會築出「枯枝巢」,翠鳥則會在河岸土堤挖出「土窩」為巢等,在在顯現出鳥兒的生活智慧。

森林隨著鳥叫聲醒來

約翰巴勒斯,美國十九、 二十世紀之交傑出的自然文學作家,也是生態保育運動的重要人物,被稱作「鳥之王國的約翰」,與國家公園之父-約翰繆爾「山之王國的約翰」齊名。


他的首部作品《醒來的森林:一位鳥類學家的自然散步筆記》將艱深的鳥類科學知識轉化為淺近平易的散文,在擬人化、狀聲寫景的生動描寫中,鳥兒覓食、築巢、求偶、育雛、驅敵……栩栩如生的百鳥圖景翩翩展開,讀來頗有身歷其境之感,甫出版就使他成為當時極受歡迎的作家。


三十多歲時,他於紐約州哈德遜河畔購置了一座農場,此後四十多年在這裡創作不輟,獲得很高的聲譽。他的住處「山間居所」吸引無數熱愛自然的人們前來造訪,包括了總統、發明家、企業家、作家、環保運動者等眾多知名人士;後來「山間居所」被指定為「國家歷史名勝」受到保護並定期開放,也有許多學校、獎項以巴勒斯的名字命名,藉以紀念他在文學及環保領域的貢獻。

有一次,我在森林中漫遊時,被一種單調的敲擊聲所吸引。我自言自語地說:「有人在蓋房子。」我猜測建築師應該是附近橡樹上的一隻紅頭啄木鳥。我小心翼翼地朝聲音傳來的方向移動,注意到一棵樹,在接近樹幹頂部的地方有一個圓洞,大小約像一英寸半的鑽頭所鑽的洞,樹下的地面上堆積著灑落的白色碎屑。在離樹僅幾步之遙時,我踩到了一節枯樹枝,發出了輕微的聲響。敲擊聲嘎然而止,隨即從洞中探出一顆紅腦袋……啄木鳥從來不會選擇原本就有洞的樹木為巢,而是選擇鬆軟、易碎的朽木,先在樹幹上啄幾英寸,形成一個滑順的完美圓形,大小則要容得下自己的身體,然後,從樹幹內部往下啄,慢慢地讓樹洞變得更深長,並根據樹的鬆軟程度,及母鳥生產的急迫性來決定最後的大小。

─節錄自約翰巴勒斯《醒來的森林:一位鳥類學家的自然散步筆記》

上一頁】【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