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期

【小物大器】

鎖具 開啟平安人生

鎖,古稱為「閉」、「鑰」、「鍵」等,為封緘裝置,須由對應的金屬、密碼、電路或指紋方能開啟,可保護身家財產,有時兼具裝飾作用和吉祥寓意;鑰匙,又稱鎖匙,俗稱「鐵將軍」,是用以開鎖的工具,常引申為有效的方法或竅門。

打開歷史寶盒
 

原始人類為防範野獸侵襲與捍衛財產,用巨石擋住洞穴,即是鎖的前身;有了繩索後,先民用精巧牢靠的繩結守護財物,需要時再以獸牙製的「骨錯」挑開,則是鑰匙的雛形。距今五千多年的仰韶文化遺址,曾挖到一只結構簡單的木鎖,而《周禮司門》云:「掌授管鍵,以啟閉國門。」應是中國鎖具最早的文字紀錄;早期的木鎖笨重,形式簡單,防盜功能不彰,據說春秋戰國時魯班運用卯榫結構,製成「魯班鎖」,安全性提高了不少。


東漢開始使用銅材,也出現了「簧片構造鎖」,鎖具的外表雖不停演變,但內部的金屬彈簧片卻沿用了兩千多年。至唐朝,除了應用鐵、銀等各種金屬製鎖外,造型亦愈發多樣,頗具藝術性;明清時進入製鎖的繁榮期,該階段有許多值得收藏的古鎖,多為「魚形」,因為魚不會閉眼,由牠守門最安心;而葫蘆形的鎖象徵「福祿壽」,其他如十二生肖、八仙、彌勒佛等造型,上頭還會刻花、題字,在在都象徵著常民對生活的想望與祝福。


現代除了常見的喇叭鎖、多段鎖、天地鎖之外,還有各式各樣的智能門鎖,可用指紋、密碼、卡片、藍牙,或是遠端APP解鎖,更加方便與安全。

轉動幸福金鑰
 

傳說漳州的某座山上有一把金鑰匙,只要到手,就能開盡天下寶庫。山下有兩兄弟知道了這個消息,大哥連夜上山,沿途都是雜草、刺竹,還要躲避猛獸;好不容易到了山頂,但除了一把爛鋤頭,什麼也沒有,大哥只能空手而返。


幾天後,弟弟同樣來到此處,但他回家後漸漸地吃穿不愁,還娶了妻、蓋了房,人人都說他拿到了金鑰匙,他總是笑而不語;哥哥卻不服氣,明明占得先機,為何沒找到?所以無論如何都想瞧瞧那把鑰匙。只見弟弟拿出爛鋤頭,說:「你沒帶走的這把『金鑰匙』,我用它來開墾土地、種稻米蔬果,無一日間斷,這就是我成家立業的法寶。」


閩南諺語說:「千支金鑰匙,不如一把鋤。」鎖上幸福之門的人,有時往往是我們自己,其實只要勇於開始,且一步一腳印,踏踏實實地耕耘,相信終能開啟平安人生。

金屬古鎖探祕

一、簧片構造鎖

(一)廣鎖:橫式鎖具,為長方體,需鑰匙開啟,用來鎖門、櫃,按造型可分為爆仗鎖、方鎖、蝦尾鎖;外表平凡,但鑰匙孔別有洞天,「吉字孔」為達官貴人所用,「士字孔」專屬文人雅士,而「一字孔」則代表平民百姓。
 

(二)花旗鎖:花指「花樣」,旗是「表示」。造型花樣多變,需鑰匙開啟,多用來鎖抽屜,造型繁多,如十二生肖、麒麟、蝙蝠、烏龜、樂器等。


二、文字組合鎖:

圓柱狀,鎖上有三到七個刻著文字的轉輪,三輪者稱「三環鎖」,以此類推;不用鑰匙,只要將文字轉到定位,形成固定字串即可,類似今日的密碼鎖,所以通常不是有邏輯的字句,才不易被外人破解。


資料來源: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古鎖博物館數位展示、數位典藏博物館

上一頁】【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