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期

【專題企畫】

夢筆生光華

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五代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卷二》

 

在眾星雲集的唐朝詩人中,李白可說是冠絕古今的奇才。他經常信手拈來,即成佳作,詩句是如此渾然天成,而又富有浪漫優美的意境,因此被世人稱譽為「詩仙」,足見其作品之高妙清逸。 李白才華洋溢,無論是當代還是後世,都有許多讚美他的傳說。例如這則故事,提到李白年少時曾作過一個夢,夢見自己所用之筆的筆頭上居然長出花來,乃是文才燦爛的徵兆。果然日後李白成就非凡,其詩作名滿天下。於是後人便用「夢筆生花」比喻才思泉湧、文筆富麗。


其實,詩人的才情本已有之,無需外求,因為作夢而得到生花妙筆,的確只是穿鑿附會的美麗傳說。不過,夢境或許是人類潛意識的呈現,代表內心深處的想望或情感,所以自古以來,便有許多文學作品與夢相關,訴說著騷人墨客諸多的綺麗想像。


在夢裡,我們可以獲得創作靈感,也能體悟人生百態,且在那百轉千折之間,試著揭開它朦朧的輕紗,探尋蘊涵其中的奧妙況味。

月夜難眠 思念千萬千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唐李白〈靜夜思〉


生花妙筆既然與李白相關,那麼就來看看大詩人是如何度過長夜的。


這首〈靜夜思〉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作品,皎潔的月色引發詩人思鄉的愁緒,漫漫長夜的月光,彷彿是流瀉了一地的秋霜,萬般惆悵使人難以入眠。李白託物寓情,簡短的二十個字,訴說著內心深處的想念:那故鄉的人事物啊,教人如何放得下?


李白在詩中未寫一個「愁」,但深沈的愁緒卻讓他睡不著,如此簡潔卻又細膩的表現方式,使得千百年來的異鄉遊子都為之動容:原來思念竟是一種輾轉反側的牽掛,在那半夢半醒的夜裡,不斷糾葛著我們的心。


雖然在傳說中,李白因夢而得到妙筆,但從其詩作中可知,他未必是一個愛作夢的人,而更經常在月夜時抒發內心深處的柔情繾綣,例如他的另一首詩〈三五七言〉:「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同樣的月夜,同樣難以入眠,這次思念的不是家鄉,而是一個曾經愛過的人。秋風掃落的枯葉、夜半驚鳴的寒鴉,都讓人勾起往日的美好回憶,但已然消逝的感情,在淒清的夜晚,又如何放得下啊?


看似瀟灑的李白,其實是一個多情的詩人,短短數句,總是道盡了人心深處的真摯感受,訴說著那難以名之的衷曲。 由於這首詩是如此打動人心,至清宣宗道光年間,被古琴家在原本的〈三五七言〉詩句後又加上了一段,並譜寫成古琴曲,名為〈秋風詞〉,吟詠傳唱:「……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相思之苦竟如此羈絆人心,真是不如當初未曾相識。李白的詩情,餘韻裊裊,在一千多年後又有知音為其增添未竟之心聲,古今交輝,實是人間佳話。


月夜不成眠,讓李白似乎經常作不了夢,但或許人生本來就是一場大夢。而從大夢中能了悟生命意義,則又是另一段傳奇了

黃粱一夢 斬斷貪瞋癡

生在儒家遇太平,懸纓重滯布衣輕。

誰能世上爭名利,臣事玉皇歸上清。

    -南宮孚佑帝君呂恩主〈呈鍾離雲房〉


南宮孚佑帝君呂恩主名嵒(音ㄧㄢˊ,同「巖」),為行天宮五聖恩主之一。自幼聰穎過人,器宇軒昂,允文允武,精通百家經籍。得中進士後,有一回遊歷長安,在旅店見到一位青巾白袍的道士,長髯秀目,在牆上題詩三首,詩意十分飄逸,於是呂恩主趨前請教尊姓大名,道士回答:「吾複姓鍾離名權,字雲房。」隨後呂恩主應道士之邀,也吟了一首詩,即前文的〈呈鍾離雲房〉。


在詩中,呂恩主似乎看清了浮華塵世的虛無飄緲,透露出求道的意願,而讓鍾離權暗自稱許,便想加以度化。


當天晚上二人同宿一房,鍾離權炊煮黃粱(即黍米、黃米)飯時,呂恩主忽覺昏昏欲睡,於是趴在桌上小憩,迷迷糊糊之間展開了一場人生大夢:呂恩主以舉子赴京,狀元及第,自此一路飛黃騰達,從州縣長官晉升至朝廷命官,享不盡榮華富貴,且先後娶了兩任妻子,均為豪門之女,子孫皆成為大官。如此四十年過去,接著又當了十年宰相,位高權重。然而,卻因為不慎觸犯法條,頓時妻離子散,還被流放到邊地。正當孑然一身孤立於風雪中,仰頭浩嘆之際,悠悠忽忽從夢中醒來。


此時,只見鍾離權在一旁含笑而視:「黃粱猶未熟,一夢到華胥?」呂恩主驚問:「剛才的夢境,莫非老道都知曉了?」鍾離權回答:「你在睡夢中升沈萬態、榮悴多端,五十年就彷彿一瞬間,得到名利權位沒什麼好歡喜的,失去了這些又何必憂愁呢?世人必須大覺,而後才知人生就是一場夢罷了!」


呂恩主感悟至深,於是要求拜鍾離權為師,求授度世之術,不過鍾離權以其志行未定,逕自離去。後來呂恩主勘破凡塵,終於通過種種試煉,始得追隨鍾離權往終南山鶴嶺(在今陝西中南部)修道。


「黃粱一夢」讓呂恩主斬斷了貪、瞋、癡等心靈毒素,進而悟道成仙,也讓世人瞭解生命無常,凡塵俗事猶如夢幻泡影般。其實一切煩惱的根源,即在於一般人總以有涯之生命,貪婪地追求虛幻無常的欲望,因而流浪於生命的變化,沈淪於苦海之中,耗盡精力,永無寧日,這即是起了「妄心」。妄心並不只是一種渴求物質享受的欲望,同時還存在於思想、感受及意識,往往令人身陷其中,難以自拔。唯有真正捨棄妄心,我們才能長保內心的清淨,獲得平安祥和的人生運途。

莊周夢蝶 物我兩相忘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唐李商隱〈錦瑟〉


與前輩李白相似,晚唐的李商隱也是一位才氣縱橫的詩人,他天資聰穎、文思敏捷,但因家道中落、仕途不順,一生運途頗為坎坷。雖然如此,卻無損李商隱的藝術光華,著名的《唐詩三百首》共選錄了他二十二首詩,次於杜甫、李白、王維,為唐詩代表作家。


這首〈錦瑟〉是李商隱晚年作品,詩中回想自己一生往事,以「莊生曉夢」比喻浮生若夢之嘆,用「望帝春心」寄託青春永駐之願;只可惜往日美好的時光,只像「滄海月明」、「藍田日暖」一樣稍縱即逝,撫今追昔,一切都已惘然。


李商隱感嘆歲月匆匆,有如幻夢,難以分辨其中的真實與虛假。這種從虛妄之中瞭解現實人生哲理的大澈大悟,讓呂恩主得以證成道果。而詩中引喻「莊周夢蝶」的典故,也正是李商隱在歷經運途波折後,所深刻領悟到的生命意義。


「莊周夢蝶」原是《莊子齊物論》中的一則寓言故事:「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莊周在夢中變成一隻蝴蝶,在天地間遨遊,逍遙自在,不知何為莊周。忽然醒來,卻發覺自己仍是莊周。於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變成莊周的蝴蝶呢?還是夢中變成蝴蝶的莊周?


對蝴蝶而言,人似乎很巨大、很長壽,但對漫長的地球歷史來說,人又顯得如此微不足道。因此,人也罷、蝴蝶也罷,都不過是宇宙中渺小匆忙的過客。人世間所有的紛紛擾擾,其實都不可能永久存在,如果我們因外在事物的羈絆,而失去了內心的清明和寧靜,那麼就會困惑於我究竟是蝴蝶還是人的表象中,無法把握當下,享有逍遙自在的生命。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均有其消長、興滅,有形的物質、無形的名位亦復如是。若能修煉己身,達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瀟灑境界,那麼就能欣然面對每一天,快活度過每一段時光。
 

生命圓滿 處處安在


從月夜相思的輾轉反側,到黃粱一夢的悟道成仙、莊周夢蝶的哲學思惟,皆為有識之士透過生花妙筆,在表現藝術之美的同時,還傳達了人類靈性層次的意識和情感。無論其中蘊涵的是個人的情志,或是更積極的醒世之言,其實都在提醒我們:放下執念,一心別無罣礙;韶華如駛,盡情活出光彩。如此,相信生命自會圓滿,處處都能安在。
 

上一頁】【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