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期

【專題企畫】

睡到自然醒

舒適的睡眠,是洗去疲累的沐浴、受傷心靈的慰藉、

大自然的挹注、生命饗宴中無可替代的滋補。

                  -英國文豪 莎士比亞

 

睡眠,是人生大事之一,誠如莎士比亞所言,一夜好眠能為我們的身心注入充沛的元氣;而西班牙小說家-塞萬提斯則如此形容睡眠:「它是可以充飢的食物,可以止渴的飲水,可以祛寒的溫暖,可以消暑的涼意。它是全世界通行的貨幣,只要少許就能買到快樂,不論國王或牧羊人,人人平等。」將睡眠比喻為人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
 

睡眠不只對人類至為重要,對於絕大多數的生物而言,都是身心自我修復的關鍵機制-擁有充足的睡眠,除了可以好好休息、精神飽滿外,也能活得更加健康;若睡眠不足,則會精神不濟,使得專注力、活動力等大大降低,無法好好因應生活中的挑戰;若睡眠完全被剝奪,甚至連存活都有困難,因此,幾乎每種生物都需要良好的睡眠。
 

一般而言,人們偏好在晚上沈入夢鄉,睡眠時間約六至八小時,但您是否瞭解大自然中的動物是怎麼睡覺的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動物各不相同的睡眠習性,相信會讓您大開眼界!

睡眠時間最長-無尾熊

澳洲的特有種有袋類動物-無尾熊,被澳洲人視為國寶,每天抱著尤加利樹睡覺的逗趣模樣,獲得世界各地大小朋友的喜愛。


無尾熊的利爪長而彎曲,善於攀樹,整天待在高高的樹上,短暫的清醒時間幾乎都用來進食,多數時間則一直睡、一直睡,使得動物園裡的小朋友常會問:無尾熊到底何時才要起床呢?


根據科學研究統計,無尾熊每日睡眠時間約在十七至二十二小時之間,樹懶則約二十小時,其他動物著實難以和牠們相提並論。為何牠們會睡這麼久呢?這是因為無尾熊吃的尤加利樹葉,以及樹懶吃的傘樹科葉子,皆為有毒植物,致使牠們常處於昏睡狀態,而排毒會消耗大量精力,再加上身體的新陳代謝原本就極慢,必須少動多睡以減少能量消耗,因此需要如此長時間的睡眠。
 

抱著寶寶安心入眠-海獺

海獺幾乎所有的時間都在大海潛水、玩耍、覓食,以及睡覺。牠們休息和入睡時,會仰躺漂浮在水面上,像根浮木似的,並且將雙手放在胸前,藉以保持平衡,此時,海浪聲就是牠們最佳的催眠曲。為了維持活力與歡樂,海獺一天之內,除了夜晚的熟睡外,白天至少也要小睡兩次以上。


剛出生的海獺寶寶身上有胎毛,無法潛水,而且還不太會游泳,所以媽媽會把寶寶帶在身邊照顧。海獺媽媽睡覺時,為了不和孩子分開,會將孩子放在自己的胸口或肚子上,用雙手環抱,然後一起安心入眠。 手牽手睡 團結不散 海獺過著團體生活,如果風浪較大,牠們會跟同伴用前爪互相緊扣、手牽著手睡覺,可避免單獨被海浪或水流沖走。這樣的生物行為稱作「漂筏」,目的在於聚集成群、團結不散。


此外,海獺還有另一個習性,就是如果身旁沒有同伴能互相幫助,但又真的很想睡覺的時候,牠們就會把自己纏在海草上,或睡在海草中間,海草有點像是安全帶,讓牠們得以固定在同一個地方;海獺媽媽若需要出門尋找食物,也會以海草固定住寶寶,由此可見海獺的生活智慧。
 

單腳站著睡-紅鶴

紅鶴往往成千上萬地聚集在湖泊、潟湖等淺水地帶,最著名的習性是輪流用單腳站立,甚至還能單腳站著睡,牠們是怎麼辦到的呢?


用雙腳站立的人類,若試著閉上眼睛且長時間單腳站立,絕對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即使我們不斷使用肌肉調整姿勢,耗費不少力氣,也很難只靠一隻腳站穩;但對紅鶴而言剛好相反,比起雙腳站立,牠們採取單腳站立的姿勢更能自然而然地保持平衡,而且單腳站著休息、睡覺之際,只用到最少的肌肉,正是身體最放鬆、平穩的時候。


我們看到的紅鶴,總是優雅地伸著長腿,其實外觀可見的長腿只有膝蓋以下的部分,一般人以為是膝蓋的地方,其實是腳踝,而膝蓋則隱藏在看不到的羽毛底下。當紅鶴單腳站立時,彎曲的膝蓋會向身體重心靠攏,而腳踝則具有獨特構造,讓牠們幾乎不必使用到腿部肌肉,就能夠支撐起身體重量,一連站上好幾個小時也不成問題。


若是想要好好睡一覺,紅鶴就會單腳站立,把另一隻腳提到身體下方,頭靠在背上,嘴巴藏到翅膀底下-這就是牠們最舒適、自在的睡姿!

深睡少,淺眠多-長頸鹿

在森林、草原等生態系統中,虎、獅、豹等肉食性動物幾乎沒有天敵,並且通常會一次大量進食,較無後顧之憂,所以每日睡眠時間可長達十幾個小時;然而,象、牛、馬、長頸鹿等草食性動物,身邊處處都可能躲著虎視眈眈的猛獸,必須隨時保持警戒,不宜久睡,再加上草本植物的熱量低,要耗費許多時間覓食、進食,因此每日睡眠時間往往連五個小時都不到。


長頸鹿是陸地最高的動物,但每日能夠好好睡覺的時間,卻是哺乳動物當中最少的,平均僅約兩小時。由於草原上危機四伏,長頸鹿常會驚醒察看四周,半夜熟睡也不超過半小時。


另一方面,長頸鹿的脖子很長,導致牠們無法好好趴下或仰躺,睡覺時,只能彎曲雙腿,將胸腹慢慢地安置到地面上。那脖子怎麼辦呢?牠們會將長長的脖子向後彎,靠在臀部接近尾巴的地方,維持這樣的姿勢入睡。


由於夜晚長期睡眠不足,長頸鹿其實白天都在打瞌睡。為了防止跌倒,牠們會在附近找一棵高度適合的樹,把頭擺在樹幹中間,以站姿稍事休息或進入淺眠狀態,藉以恢復精神。
 

一天睡兩百五十次-螞蟻

喜歡觀察螞蟻的人,會發現成群結隊的螞蟻總是不停地忙碌著,好像一點也不覺得勞累似的。難道螞蟻真的沒日沒夜地工作,完全不用睡覺嗎?


通常我們在戶外看到的螞蟻,都是工蟻,而事實上,工蟻也會睡覺,而且睡眠模式非常獨特-牠們隨時隨地都可以睡著!


如果我們單純地觀察一隻工蟻,就會發現牠有時走著走著,正在忙碌的當下,突然在某個瞬間就停止不動了,這是因為牠已經入睡!這樣的睡眠大約持續一分鐘,一天當中,工蟻可能會有兩百五十次這樣的睡眠!換算下來,工蟻一天「睡」了四個多小時。不過也有科學家認為,這種狀態的時間太短,根本談不上「睡眠」,充其量只能算是「打盹」。


如果有隻爬行中的工蟻不小心碰到另一隻睡著的工蟻,但是睡著的工蟻卻一動也不動,這可能表示牠還需要再多睡一會兒,等到睡滿一分鐘才會自動醒來。

睡眠的「儀式感」-狐狸

一般而言,狐狸喜歡單獨生活和睡覺。牠們會在偏僻的叢林裡或草地上,找到一處其他動物無法偷偷接近且不容易被發現的地方,並且進行專屬的睡眠程序:

  • 先觀察周圍是否安全。
     
  • 通常會準備一些草,用爪子抓鬆,也可能加上樹枝,直接在地面上鋪好床。
     
  • 用腳踩一踩自己的床,先往一邊繞一圈,再繞另外一邊。
     
  • 坐下後,用尾巴將身體包住。
     
  • 躺下來,並且往往會用尾巴蓋住鼻子和爪子。
     
  • 眼睛再次環顧四周,確認安全無虞後,才放心進入夢鄉。


從人類的角度看來,可說極具「儀式感」呢!
 

倒掛著睡-蝙蝠

蝙蝠是唯一可以真正飛行的哺乳動物,也是頗具代表性的的夜行性群居動物,由於飛行會消耗大量體力,因此通常在白天沉睡,選擇洞穴、樹冠等無人打擾的幽靜處,採取「頭下腳上」的姿勢,用後肢倒掛在高高的石壁或樹枝上睡覺,並且喜歡用翅膀將自己整個包裹起來,彷彿睡在棉被裡一般,到了晚上才外出覓食。


那麼,蝙蝠為何要倒掛著睡呢?一般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蝙蝠的後肢過於脆弱,無法久站撐住身體,而且過於短小又被翼膜連住,極不靈活。


二、在高處倒掛著,有助於避開狐狸、浣熊、鼬等天敵的偷襲,遇到危急時也能立刻伸展翼膜起飛。


三、洞穴地面過於潮溼,不適合長時間的睡眠。


四、經過一夜的勞動後,倒掛著睡有助於恢復血液循環。


動物為了適應環境、繁衍後代,演化出各式各樣、豐富多元的睡眠習性,著實叫人歎為觀止!而人類亦為大自然的一份子,我們也要順應自然節律,每天保持規律作息,擁有優質睡眠,讓每一天的清晨,都能活力充沛、元氣滿滿!
 

上一頁】【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