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期

【有情天地】

眾神的殿堂 西洋星座

希臘神話中,阿波羅嫉妒年輕英俊的俄里翁即將迎娶姊姊阿提米絲,於是設下圈套,誘騙阿提米絲射箭誤殺了俄里翁。當她發現真相後,傷心欲絕,便將情人安置到天上,化身成束著腰帶、佩著劍、一手持棍、一手持盾的獵戶座。

阿提米絲是希臘神話中的月亮女神,在羅馬神話中稱作「黛安娜」;而獵戶座則是地球夜空非常顯著的星座,為冬夜星空的王者,身旁有忠誠跟隨祂的大犬座,兩者一起追逐著金牛座和天兔座。觀星時只要能辨識出獵戶座,便很容易找到地球夜空其他明亮的恆星。例如:從其腰帶往東南方延伸,可見排名第一亮的大犬座α星(天狼星);從腰帶向西北方看,則是排名第十四亮的金牛座α星(畢宿五);再沿著獵戶的肩膀往東,就是排名第八亮的小犬座α星(南河三)。


與古代中國相似,為了便於觀測,每個古文明都會將天上繁星分門別類。西洋星座的起源甚早,在西元前一千一百多年的美索不達米亞,巴比倫的占星家已將星空劃分成三十幾個區域,每一區就是一群星系,可說是星座的雛形。


隨著文明的發展擴張與交互影響,古希臘人也承襲了此種分類方式,並將這些星群稱作「星座」,且進一步以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和器具為其命名。西元前二七○年,古希臘詩人阿拉托斯(Aratus)便在其著作《物象》(Phaenomena)中提到了四十七個星座的名稱。根據現代科學家研究,由於地球受太陽、月球及其他行星的重力影響,自轉軸在二萬五千七百多年之間會迴轉一周,因此阿拉托斯所記錄之星座應是西元前一一三○年至前二七○年、北緯三十五度至三十六度地區所見的星空。


一百多年後,古希臘的天文學家喜帕恰斯(Hipparchus)對於《物象》所提到的星象,進行更精準的觀測與研究,確認了大約八百五十顆恆星的位置及升沒時間,彙整出一張星表。可惜這張星表並未能留存至今,但卻造福了二百多年後的另一位偉大的天文學家-羅馬帝國的克勞狄烏斯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 托勒密依據喜帕恰斯的星表,在西元一四○年編纂成《天文學大成》(Almagest),書中記錄了四十八個星座,共計一千零二十二顆恆星,這四十八個星座就是現代星座的基礎。


往後一千多年,「托勒密星座」大致就是歐洲人對星空的認知,直到十五世紀,隨著大航海時代的來臨,歐洲各國的船隊向南航行時,開始看見一些以前無法觀測到的星象,於是有了增加新星座的需求,以填補南方的浩瀚夜空。其次,由於觀測儀器的進步,天文學家可以看到較黯淡的星星,因此可以對原先的托勒密星座做更精細的調整。


十六世紀初,翡冷翠(今屬義大利)探險家亞美利哥‧維斯普奇(Amerigo Vespucci)在探訪南美洲的航行中,首先增加了「南十字座」。至十八世紀末,歷年天文學家新增了約八十多個星座,再加上托勒密星座,總計竟達一百三十多個。


不過,這些星座實際上有很多個是相互重疊的,所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在一九二二年時,決定將地球所見星空劃分為八十八個星座,並在一九三○年正式規範了每個星座的區域及邊界,所有的恆星(除了太陽)、星雲、星系均歸屬某一特定星座,它們總算都有了自己的家。

星座一二事

  1. 地球上所見相同星座之恆星,彼此之間未必位置相近,它們只是在「天球」球殼上看起來接近,而在宇宙的三度空間中,這些恆星很可能相距遙遠。設想我們身處宇宙的另一顆星球上,所看到的星象將會完全不同。星座其實源自於人類對恆星排列的想像,才會把看似位置相近的恆星連繫起來。
     
  2. 在南半球,一年中的任何夜空都很容易看見南十字座,可說極具代表性,因此巴布亞新幾內亞、澳大利亞、紐西蘭、薩摩亞、巴西五國之國旗均有南十字座的標誌。

上一頁】【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