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志業∣行天宮五大志業網

360期

【樂活慢行】

一張文件,一段故事

時光捲起千堆浪,沉澱在檔案之海,凝結成生之記憶,堆積成我們的島嶼。

 

有句話說:「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我們的一生,就像一場旅程,從出生那一刻起,每一步都會留下獨特的印記。不論是我們保存在家裡的出生證明、成長照片、畢業證書、成績單、健康報告、便條筆記、塗鴉圖畫,或是放在公家機關的歷史文件,這些檔案、照片與影像,都像是一則又一則的「注腳」,為我們的人生旅途,留下點點滴滴的見證。所以,那些看似與日常生活很遙遠的文件檔案,其實與我們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國家檔案館的成立,正是為了妥善保存每一段珍貴的「注腳」,讓近百年來屬於臺灣的故事得以被知悉、被看見。透過整理與公開,與全民共享,回顧社會的變遷,串聯你我共同的生活記憶,延續這座島嶼的歷史光輝。

綠意中的展館
 

國家檔案館坐落在林口運動公園旁,建物只占整體基地面積的四分之一,刻意保留原本就存在的相思樹林,與周邊環境串聯成廣大的綠色走廊。佇立在綠蔭和林梢之間,是一棟結合地景、生態和科技的綠建築。外觀上,紅色玻璃靈感來自林口特有的紅土層;不鏽鋼方塊層層疊疊,象徵的是成千上萬的檔案在此匯集典藏。

 

進館前,可以看到一件巨大的公共藝術作品-「以霧為景」,以林口春冬兩季常見的霧景為發想,以鋼材製作出一個九公尺的立方體,創造單純卻壯觀的視覺感受。水平和垂直的線條交織成無數的格狀單元,與「檔案」的意象相呼應,彷彿在告訴我們,走過迷霧,前方就有路。

 

進館後,另一件懸掛在大廳的公共藝術作品也令人讚歎-「以史為鏡」,映入眼簾的,是以一千七百六十四個金屬鏡板,構築成一個六公尺寬的巨形圓體,每一個金屬板上都有一份檔案資料。參觀者可以一面閱讀上頭的文字或影像,一面從鏡子中看見自己的身影,有「凝望過去,省思當下」的深刻意涵。

 

島嶼中的浪潮
 

走過美麗的「時光迴廊」,運用火車的意象,將不同世代的共同記憶,化作一格又一格的風景。本區空間相當寬敞,適合小朋友駐足嬉戲。 常設展以「島讀,我們的故事」為主題,依照時間順序,展示臺灣近代的文化風貌,以及社會上的一些重大演變,像是二戰後的變局、政府遷臺的過程、冷戰時期的美援、退出聯合國、十大建設、家庭計畫、女力崛起、民主浪潮等,每一張文件背後都在訴說著一段歷史。

 

除了珍貴的歷史文件,現場也有許多實體展品,像是美援時期印有「中美合作」字樣的麵粉袋、老眷村留下來的舊桌椅舊電視、各種社會運動的解說與微縮模型,並設有數位藝術展演,可透過數位導覽系統,將個人與集體的觀展軌跡,化成現場的投影,創造參與互動式的圖像體驗。

 

本期特展是「重返一九八七」,從一紙宣告解嚴的總統令稿開始,訴說其歷史脈絡及如何影響人民的生活,並結合電影院、學校課堂、唱片行等設施,透過科技互動體驗,讓民眾可以體驗當時的時代氛圍,並珍視現今所擁有,那些有如空氣般「理所當然」的生活與價值,都是過去許多人共同努力的成果,並非憑空而來。

萌芽中的種子
 

孩子是未來的主人,親子是家庭的核心。因此,國家檔案館也特別打造讓親子可以輕鬆互動的趣味園地。「檔案FUN體驗」,以視覺化、活潑化的方式,結合沉浸式的元宇宙互動,一窺「檔案守護者」的密技,打開他們的「攻略本」,面對成千上萬的檔案資料,如何徵集、典藏、修復、分類和運用,這需要花上許多時間,更需要專業知識。

 

「阿凱將小屋」是專門為學齡前兒童設計的體驗小屋,由檔案代言人「阿凱將」與「紙鎮妹妹」、「竹尺哥哥」、「針線小姐」和「毛刷先生」,運用國家檔案,結合說故事、手動裝置及AR繪圖,用寓教於樂的方式,帶領孩童走進猶如森林一般的檔案世界,體驗美好的互動體驗。也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在這裡,學習到檔案中所蘊含的豐沛故事,銘記先人走過的足跡,放眼無限的未來。

上一頁】【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