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志業∣行天宮五大志業網

358期

【擁抱安康】

與心靈對畫

藝術關照是透過創作與作品對話的歷程,

去覺察、意識及接納自我的身心靈狀態,

進而做出某些行動來調適與改變。

              —《從相遇到療癒:自我關照的藝術遇療》

 

藝術療癒不是藝術課,而是一種用創作來照顧自己的方式。它讓我們不用講話,也能看見內在、釋放壓力。首先,講師要大家「自由創作」,多數人都不知該從何著手?但透過講師的引導,自我覺察,感受身體的痠痛不適,並且藉由蠟筆、色紙、黏土等,將這些「感受」表達出來,在生活中找到安定與力量。

 

講師提醒,在藝術療癒的過程有幾項原則:沒有對錯,也沒有標準;創作就是情緒的出口;過程比作品更重要。

靜心與藝術相遇
 

講師帶領學員從「靜心」開始,透過腹式呼吸,感受腹部隨著呼吸起伏,慢慢覺察身體想要告訴我們的訊息,釋放潛在的壓力,當身體放鬆了,心就慢慢清明。把自己帶回到此時此刻,接著,再投入藝術創作當中。

 

如何創作出「人生風景」呢?有時候我們不好意思、說不出自己的心情,但可以用東西來「代表」我們的感覺,比如說:你覺得某段人生很辛苦,不一定要畫自己哭,可以畫一條「爬不完的山、或是一條下雨的路」,這就是用「象徵與隱喻」來說心裡話。

 

第一階段:暖身與覺察

不需要畫真實的風景,而是畫「心裡的風景」。可先問問自己:

  • 你覺得你這輩子(某一段時間)是什麼樣的心境?這個心境像什麼?最像什麼風景?一座山?一條河?還是一段小路?
  • 有沒有一段人生像是在「打雷、起霧」,但你也撐過來了?
  • 現在的你,覺得心裡比較像什麼?是晴天?夕陽?

 

第二階段:象徵創作

運用的媒材包括:蠟筆、輕黏土、色紙。如果人生曾被卡住,就捏一根小柱子,或捏個坑洞;倘若現在感覺自由,就撕貼一張開闊的藍天;若是曾經風雨交加,就把色紙撕成斷裂的形狀,看起來像雨滴。

畫中有話
 

創作完成之後,給自己些許的時間,好好地觀看。看到了什麼?我感覺到什麼?每個圖像就像是「心裡的代言人」,說出難以直接面對的情緒、感受。無論創作中是順境或是波折,好好看看這幅風景中有什麼重要的人、事、物陪伴著自己?陪伴自己的人事物可以用什麼圖像象徵呢?太陽、鮮花、大樹、照明燈……

 

比如:有人把心裡的恐懼比喻成「惡龍」,但說那惡龍「在睡午覺」,表示已經開始能輕鬆地「與恐懼相處」。這會讓情緒進入我們可以控制的範圍,就像把「不舒服的感受」放到一個安全盒子裡,不會一不小心就翻出來。

 

為創作下個標題,彷彿為自己的人生下個注腳,並且自由書寫,將畫中的訊息與心裡連結,寫下當時任何的想法、感受。原則依然沒變,沒有評分、好壞,只需好好地與自己的內在對話。

 

初始不熟悉媒材、藝術表達的形式,不知如何創作時,可先試著放鬆,探問自己的念頭,持續透過創作來表達內心感受,久而久之,就愈能接近自己的內在核心,知道表達的重點與內容,身心靈合而為一。

上一頁】【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