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志業∣行天宮五大志業網

357期

【一念之間】
《太上感應篇》今譯今註(二)

【語譯】 

太上老君開示世人,一個人的運途是吉慶或凶災,沒有其他的因素,完全是由自己的心地好壞、行為善惡所招致的。

 

行善得福報,為惡受災殃,善惡導致的果報,就像影子緊緊跟著形體一樣,絕對不會有差錯。

【說明】

這段經文是《太上感應篇》的總綱領,揭示一切的禍福果報,都是自己行為善惡所造成的,提醒世人應在日常生活中「斷惡修善」。

 

想斷除惡因惡業,就要能「一日三省吾身」,隨時觀照自己的內心,若是萌生錯誤的念頭,能在第一時間覺察,並且立即滌除;而要涵養善德,需行「四正」:做到心思端正,遵循正確的道德原則,保持心地光明,常行善事;言語要正經,傳達正向的關懷與鼓勵;看待人事物的觀點要公正,懂得欣賞他人的優點和成就,能見賢思齊;聆聽事情的態度要公平,能廣納不同的意見,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定。

 

而我們做善事,也一定要放下「以自我為中心」的念頭,破除執著,做到物來則應,過去不留,才不會在付出之後,陷入對得失、回報斤斤計較的煩惱之中。

 

而有時,生活中難免遭遇種種惡緣,例如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與衝突,或受到不友善、不公平的對待,會使人生起瞋恨、怨怒之心,阻礙了修善之路。但事實上,面對仇恨與紛爭最好的回應,並不是爭強鬥勝、自暴自棄,把生命能量浪費在無意義的對抗、沮喪中;而是應當讓自己保持冷靜與理智,用平和的態度溝通處理,並且接受生命有高峰,也有低谷的狀態,培養正面積極的心態,勇於面對挑戰,以良好的態度、情緒,運用智慧來解決問題,相信就能化惡緣為善緣,扭轉過去的惡因,收穫未來的善果。

 

無論是行善或是作惡,解冤還是結仇,每個人當下的選擇,都在塑造這一生的運,與下一世的命。只要我們努力修德、修善、修慧,好運和福報自然會如影隨形跟著我們,今生與來世也會充滿光明、希望。

上一頁】【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