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志業∣行天宮五大志業網

357期

【聖心鐫詠】

行天宮三宮楹聯巡禮(五十五)

行義著前徽,猶有靈光垂海外;
天威昭上界,共欽至德在人間。

【語譯】 

關聖帝君一生堅守道義,體現至聖孔夫子闡揚的人道八德,千百年後,更由於行天宮三宮的建設,讓 關聖帝君的靈力恩光,能照耀一海之外的臺灣百姓,護佑平安。

關聖帝君魂歸天府,正氣凜然的神威,不僅深受天界神真的推崇讚歎,世人更景仰 關聖帝君至忠至誠的可貴精神,無不虔心敬拜,讓聖廟的道德馨香,永傳人間。


【註釋】 


一 徽:美善。

  著:彰顯、展現。

  前徽:前人留傳的美德,此指 關聖帝君履忠行義的操守,在在展現先聖孔夫子所推崇的善德。《陳書.後主紀》:「堯施諫鼓,禹拜昌言,求之異等,久著前徽。

 

二 靈光:神異的光輝,指 關聖帝君的恩澤。唐代李白〈登瓦官閣〉:「雷作百山動,神扶萬栱傾;靈光何足貴?長此鎮吳京!

  垂:賜予,此處形容 關聖帝君的恩澤德光由上而下地灑落、廣布。

 

三 上界:天界。唐代韋渠牟〈步虛詞〉:「上界有黃房,仙家道路長。神來知位次,樂變協宮商。

【賞析】 


本聯書體為于右任先生倡導的標準草書,結字穩固均衡,意態縱橫流暢。

 

此係隔句對楹聯,上下聯以鶴頂格分嵌「行」、「天」二字,點明「行天宮」。

 

本楹聯雖僅二十四字,卻運用了因果、雙關、顯隱等技巧。舉例來說,上聯「行義著前徽」,讚頌 關聖帝君因為畢生貫徹道義,所以能「展現與聖神仙佛、孔夫子同等的美德」,是「因果相承」;又「海外」既指與中國相距一衣帶水的寶島臺灣,亦泛指臺灣以外,信仰 關聖帝君的海外國家,如日本、韓國、越南等,以及從世界各地慕名來行天宮敬拜 關聖帝君的人們,此為「雙關並舉」;而下聯「天威昭上界」,表面上,是歎服 關聖帝君成神的位階至上、至尊,神威、功德至靈、至聖,而隱而未說的,則是 關聖帝君因這樣的聖功威能,深得天上眾神的推尊,先領任玉帝殿前首相,後榮任第十八任玉皇上帝,更與《明聖經》「太上道君三界靈,眾聖五嶽雷電神,五湖並四海,日月斗星辰,天下城隍聽號令,萬方土地各遵行」經文相互印證,此為「顯隱互攝」。

 

而在敘述的結構脈絡,上、下聯首句皆以 關聖帝君為中心、次句則往外輻射。如上聯首句頌揚 關聖帝君的「德行」,次句則形容 關聖帝君靈感妙應、德光煥發,照耀臺灣及海外的信眾、百姓;下聯首句彰顯 關聖帝君的赫赫「神威」,深得天界諸神的欽服,次句則轉換視角,鋪寫廣大世人對 關聖帝君的敬仰。

 

聯文當中,最重要的是首句「行義著前徽」,與末句「至德在人間」十字,期勉我們效法 關聖帝君,面對人世間的道德考驗,要能振奮勇氣、堅持道義,做對的事、說正確的話,相信持續涵養善德,洗淨不良習氣、煩惱惡念,就能成就人人敬佩推崇的德業,一生問心無愧。

楹聯撰書者介紹

于右任(1879~1964) 原名伯循、字誘人,後改字右任,並以字行,對外多自稱「右任」;號髯翁,晚號太平老人,筆名神州舊主、大風先生。書學上,初習趙孟頫,草書以二王為本,再加入魏碑,終合行、草、楷三體於一,具深厚的漢魏碑學內涵。各體皆氣勢磅礡、渾厚凝鍊。歷任上海大學校長、監察院院長等職。著有《右任詩存》初二集、《右任近十年詩存》等詩集。

楹聯小百科 楹聯寫作中的遞進法與呼應法

楹聯的寫作,除講究對仗、平仄,亦重視章法。以本聯為例,上聯運用了「遞進法」,以時序的先後,來概括 關聖帝君的「聖行」,首句「行義著前徽」,稱揚 關聖帝君降生東漢時,一生貫徹忠義;次句則感佩 關聖帝君昇天為神後,依然慈悲護民,以靈光庇蔭、照耀眾生。接著,下聯則不同於上聯,改以首句寫「神界」,次句寫「人間」,來增添變化;最後,在末句活用「呼應法」,以「至德」稱頌 關聖帝君時時「行義」,所以能成就德業善果,煥發「靈光」、「天威」。

上一頁】【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