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安康】
大腦重開機 擁抱健康生活
日常保健,正向思維,找回內在的平靜與平衡。
聽見內心的呼喚
快速變遷且忙碌不已的現代社會,維持身心健康成為首要課題。在過去,許多精神疾病遭到汙名化,經常被排除在社會之外,成為忌諱的存在,不可言說的邊緣人。然而,許多醫學相關研究也證實,無論是憂鬱症、焦慮症或是躁鬱症,它們其實就是一種疾病,就像感冒或頭痛一樣,是可以被治療甚至預防的。
有時我們會覺得情緒低落、睡不好,脾氣變差,以前可能人們會說:「別想太多,明天就好了。」以現代醫學的觀點,請別忽略這種警訊,這可能是大腦在對你說:「我需要幫助。」除了選擇就醫,其實我們在家中還是可以做一些日常保健,避免自己的思維落入負面思考的惡性循環。
有效管理壓力和焦慮
一、體認焦慮是常態
現代生活壓力大,使人充滿緊張焦慮,偶爾情緒低落,憂鬱不安,其實這都是常態。可以試著深呼吸,靜下來三秒鐘,然後問問看自己現在是什麼樣感覺,並且告訴自己,永遠會跟自己同在。
一般來說,容易憂鬱或焦慮的人,經常會卡在一個思考迴路出不來:「一定要這樣不可!」這時候請告訴自己:「別急,在前方永遠都會有新的選擇,新的出路。沒有非這樣不可。」
二、急事緩辦
遇到緊急的事情,「緩辦」不是故意放緩或拖延,而是提醒自己靜下心來,更加小心謹慎,凡事從長計議,以免自亂陣腳,還沒開始就先被事情擊敗。仔細思考好布局後再處理,才可以發揮最佳的效率,把事情做好。
三、轉移注意力
當我們察覺自己正沉陷在某種負面情緒之中,另一個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轉移注意力。首先,用深呼吸或腹式呼吸法,促進我們的副交感神經活化,這樣有助於自律神經系統的平衡。當腦袋平靜下來後,專注去想一件人生中「最快樂」的事,內容不限,它有可能是一頓晚餐,也可能是一次聚會,或是跟親友之間的一段談話。用這樣的方式,把當時的感覺找回來,並且讓它長存在心中。
四、調整認知
有時候造成情緒困擾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解讀與信念,就像戴著一副有色的眼鏡,看出去的世界已非真實而不自知。這時,我們可以尋求朋友或醫師的協助,透過相談討論的方式,尋找出自己的「有色眼鏡」,找出被扭曲的認知,改善負面思維,減輕壓力和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