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企畫】
心同日月
慈悲救世,忠義匡君。
-《關聖帝君明聖真經》
信眾若是來到行天宮敬拜,從拜亭望向正殿,即能看見行天宮主神 關聖帝君,抬頭瞻仰其聖容,可見面如重棗、臥蠶眉、丹鳳眼、五龍鬚,令人有一種神聖莊嚴的感受。
行天宮主神 關聖帝君,即是三國時代名將關羽,為了匡扶漢室,拯救黎民於水火之中,數十年來東征西討,甲不離身,刀無潔淨,百戰而定江山。歷經各種人間的磨考與試煉,展現出不凡的道德與品格,因而受到世人的景仰,超昇為神,享萬代馨香。
關聖帝君的一生,有許多膾炙人口的精采故事,任時間荏苒、改朝換代,人們總是說了又說,聽了又聽,恆久流傳在民間,成為眾人所追循的道德典範。 關聖帝君的故事,具有啟迪人心的正向力量。
在行天宮附設玄空圖書館北投分館二樓文史室,有三面美麗的透明玻璃壁畫,訴說著 關聖帝君的忠義故事,它們分別代表什麼呢?本月欣逢聖壽,就讓我們穿越時空,回到三國時代,展讀聖哲懿行,並效法之。
龍虎風雲會
關聖帝君,名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州人,乃是夏朝大夫關龍逢的後裔。自幼受到父親的教誨,讀《春秋》、《易經》、《論語》、《孟子》,儒學根基深厚。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在朝廷,先有「十常侍」宦官亂政,後有「何進」外戚當權;在民間,天災人禍不斷,黃巾之亂崛起,地方軍閥割據,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正所謂「國之興亡,匹夫有責」, 關聖帝君見天下多事,請求雙親獲准後,便毅然決然投身軍旅,報效國家。
「德不孤,必有鄰。」 關聖帝君抵達涿州,計畫投身義勇軍,卻在路上巧遇劉先主備、張桓侯飛,千古英雄風雲際會。三人萍水相逢,卻都有滿腔熱血,相同的救國志向,相談甚歡,於是在桃花林義結金蘭,彼此以兄弟相稱,誓言上報國家,下安百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此後, 關聖帝君始終追隨兄長劉先主,與張桓侯同心協力,為興復漢室而赴湯蹈火。其忠肝義膽的德行,讓無數後人所欽崇效法,亦樹立了兄寬弟恭的人倫典範,至今為人所讚頌。
現代小啟示
現代社會講求團隊合作,有時單憑一己之力難以成就大事,只要我們能結合志同道合的朋友,彼此以信義為本,相互扶持,相信必定能共同開創出不凡的事業。
心存大漢
黃巾之亂平定後,百姓並沒有因此獲得休養生息的機會,天下反而又落入群雄割據的局面,董卓於朝廷掌權,受到聯軍討伐。劉先主有戰功,卻不被重用,幾度流轉終於成為徐州牧,因寬厚仁德而受到民眾愛戴。此時,曹操勢力逐漸坐大,劉先主為了大義,響應「討曹檄文」,不料卻先遭到曹操的攻擊。
東漢獻帝建安五年(西元二○○年),曹操親率大軍進攻而來,在戰亂當中,關聖帝君與劉先主失散,只能且戰且走,最後被數以萬計的曹軍團團包圍於土山之上,進退不得。曹操雖然是一代梟雄,為人狡詐陰險,卻相當惜才,他知道 關聖帝君智勇雙全,便希望能將之納入麾下,以成就自己的野心,便派遣與 關聖帝君熟識的張遼來勸降。
關聖帝君行事以忠義為先,為保護劉先主的兩位夫人,只能勉強答應,並與曹操約定三事:
一、降漢不降曹;二、善待兩位皇嫂;三、他日但知皇叔去向,便會辭行。此即是有名的「屯土山之約」。顯現關聖帝君忠於漢室、不忘故主的堅定信念。
現代小啟示
在日常生活中,雖未必有逼至絕處的困境,但仍不時會有違背道德的誘惑來擾亂我們的心志,此時唯有盡忠守義的堅定信念,才能免於墮入深淵。
明來明去
關聖帝君暫歸曹營,曹操為了表達自己的重視,親自到軍營大門迎接。次日,一行人隨曹軍返回許昌。途中安歇於館驛,曹操欲亂其君臣之禮,故意安排叔嫂共處一室, 關聖帝君沒有中計,獨身立於戶外秉燭讀《春秋》,一直到天亮。這便是「秉燭達旦」的典故。
抵達許昌後,曹操給予一棟宅第。 關聖帝君分君臣之禮,請皇嫂居內院,自居外院。張遼按照曹操的指示,每天晚上都減少蠟燭的數量,意圖在燭滅之時造謠生事。 關聖帝君直接提刀破壁,以示清白節操,一切言行舉止皆光明正大,沒有任何見不得光之事。
在許昌,曹操為了留下這個千年難遇的戰將,可以說是費盡了心機。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關聖帝君知道是計謀,往往藉故不去;贈予金銀、布帛、美女,關聖帝君皆不為所動,全數交予兩位夫人封存保管。
曹操見其戰袍已舊,贈予異錦戰袍, 關聖帝君將先主所贈的舊戰袍罩於其上,以示不忘舊。有一日,曹操將呂布的坐騎「赤兔馬」相贈,關聖帝君難得露出欣喜之情,因而拜謝再三。
曹操十分疑惑,過去屢屢贈送金帛和美女都不曾言謝,今日何以如此? 關聖帝君回答:「這匹馬可以日行千里,他日若是知曉兄長下落,一日便可相逢。」曹操心裡終於明白,要留住 關聖帝君,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 關聖帝君的景仰,也就更添加了一分。
現代小啟示
關聖帝君在權勢與誘惑面前,始終不忘本心,堅守對兄長的忠誠,行事光明磊落、不失節操。對現代人而言,「忠義」不只是對人的忠誠,更是對信念與良知的堅持。在職場與人際中,秉持正直原則,不為名利所動,才能在人心浮動的時代中,立穩自己的道德支柱。
封金挂印
官渡之戰,曹操軍事告危,只好請 關聖帝君助戰,在獲得兩位皇嫂的應允後,提偃月刀,騎赤兔馬,乘風飛奔而去,先替曹操解了「白馬之圍」,斬落袁紹的大將顏良,又在後續戰役中,擊敗與顏良齊名的文醜,立下大功。
曹操上表朝廷,漢獻帝批准後,封 關聖帝君為「漢壽亭侯」,並鑄印贈與。「漢壽」是地名,「亭侯」則是官銜。 關聖帝君收到印後,發現印中並沒有冠上國號「漢」,因此堅辭不受,認為這樣的官銜並不正當。後來只好重鑄為「漢漢壽亭侯」,方才願意接印。
得知劉先主的去向之後, 關聖帝君即刻告知兩位皇嫂,並趕往曹操的府第告別。曹操知道來意,故意避不見面。次日再往,看見門上又掛迴避牌,一連數日,皆不得見。前往向張遼相問,張遼竟也藉病不出。然而關聖帝君去志已決,豈可復留?於是修書一封,辭謝曹操,一面差人投遞,一面將在曹營期間所獲贈的金銀財寶,一一封置庫中,「漢漢壽亭侯」印則懸掛於大梁之上,此即為「封金挂印」的典故。並請兩位皇嫂上車,自己提著偃月刀,騎著赤兔馬,護送車隊向北離去。
現代小啟示
面對職場的誘惑與不當利益,堅守原則、不貪不取,才是真正的自我尊重。無論是拒絕收受禮品、透明處理公務,或在團體中守住公平正義,都是「廉」的具體實踐。廉潔不僅是道德,更是對社會的承諾。
義凜千秋
歷經波折, 關聖帝君終於和劉先主、張桓侯於古城相會。一行人來到荊州,獲得「臥龍」諸葛武侯相助,聯合東吳孫權,於「赤壁之戰」擊敗曹操的百萬大軍。其後劉先主欲取長沙,以 關聖帝君為主帥,長沙太守韓玄派出老將黃忠前來應戰。黃忠當時雖已年近六十,仍具有百步穿楊的能力。交戰首日,即和 關聖帝君來回百餘回合,但難分勝負。
次日再戰,結果老將黃忠竟然馬失前蹄,不小心摔在地上。 關聖帝君沒有趁人之危,反而說:「快快換馬來,再決一勝負。」黃忠一生征戰沙場,從來沒有看過如此正直之人,當下產生了欽佩之意。 關聖帝君不忍之仁心,不願落井下石,行事光明磊落的作為,讓黃忠感念在心。收服長沙郡後, 關聖帝君引領劉先主入城親訪,於是黃忠歸順,屢屢為劉先主立下許多汗馬功勞。
現代小啟示
在人生的舞臺上,難免會有與同儕相互競爭的時候,無論結果如何,我們都應秉持仁厚之心,不趁人之危,而以公平、公正的態度進行君子之爭,如此才能贏得真正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