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境藝象】
行天宮三宮碑畫巡禮(三)
修身如蘭挹心香
梅、蘭、竹、菊,被譽為「花中四君子」,分別象徵君子仁者堅韌不拔、清靜幽雅、中空有節、高潔淡泊的品格;又對應冬、春、夏、秋四個季節,代表四時有度、經年恆長,是國畫及廟宇壁畫中常見的主題。而行天宮三宮的四君子壁畫,皆出自名家之手,寄託了深遠的寓意,在品味花卉草木內蘊的精神與意境之餘,亦能陶冶性情、自我期許。
君子如蘭,慎獨修德心不惑
其中,蘭花是最早被用來代表君子的花卉,更因香氣特殊、姿態優雅而深受推崇,故有第一香、王者香、幽香、國香等別名。而蘭花依品種,可區分為「國蘭」和「洋蘭」兩類,行天宮三宮壁畫所鐫刻的七幅蘭花,皆屬「國蘭」。而蘭所象徵的「清靜幽雅」,究竟是怎樣的德行?又該如何涵養呢?
讓我們從三峽行修宮的廟埕拾階而上,來到前殿的左梢間(以神明座向為準),可以看見兩幅蘭花壁畫,一幅題寫「空谷幽香」,意涵典故與先聖孔夫子密切相關。孔夫子與弟子周遊列國時,在前往楚國途中,遭到陳、蔡兩國軍隊圍困,斷糧七天,挨餓受苦。弟子子路忍不住抱怨,孔夫子積德懷義,怎會遭此橫禍呢?
孔夫子回答:「如同蘭花生長在深山幽谷裡,即使無人聞問依然散發清香,君子修養道德,亦非為了沽名釣譽,不會因為窮迫就敗壞節操;就算遭遇憂患,意念心志仍能保持堅毅光明,不會衰頹喪志。」
因此我們若懂得「孤芳自持」,就算身處孤獨、無人欣賞等困境時,依然能懷抱自信,立定鐵石般堅定的志節,不媚流俗、不爭名逐利,並能韜光養晦、堅持做正確的事,就會如同蘭花一樣,散發道德的清香,朗現出沉著高雅的氣度。
忠貞自勵,究與蘭惠齊芬芳
而另一幅長在奇石上的蘭花圖,則題署「楚畹風清」。這是讚歎春秋末期楚國的三閭大夫屈原,一心忠於君王,雖九死猶未悔,嚴拒與亂臣賊子同流合汙,縱使受小人毀謗、兩次流放,仍然不改丹心,耿介直言勸諫。
因為屈原是楚國人,又曾在〈離騷〉中說:「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以種植蘭、蕙-古人以一莖一花且香氣強烈為蘭,一莖數花且香氣較淡為蕙-來比喻自己於心田培養美德,於是後世以「楚畹」、「九畹」借代屈原。如北投分宮的前殿左次間,亦有兩幅同一圖但以鏡像形式呈現、題寫「九畹風清」的蘭花壁畫。其中的「風清」,即頌揚屈原的風骨清廉高潔,並期勉世人應忠於良知、忠於本分、忠於職責,才能步步皆行走在正道上,綻放清雅的人格芬芳。
效法聖賢,淡泊明志傳心香
北投分宮前殿正門,還有幅題署「幽香君子佩,淡素古人心」的蘭花圖,其中的「淡素」即指淡雅素樸、潔身自愛的操守。勉勵信眾,若能以心印心,體證、效法孔夫子、屈原等聖賢忠貞堅毅、獨立不改的品格節操,久而久之,自能蘊藉出深厚的道德心香,在人世間雋永留傳。 而在行天宮台北本宮的前殿,尚有一幅繁盛叢聚的群蘭,以及另一幅草書題署「花歌葉舞」的蘭花壁畫,則彷彿寄託了《玄靈玉皇寶經》「矜孤恤寡,桂蘭昌茂必期」的勸勉,鼓舞我們獨善具兼善,實踐慈悲利他的仁心義行,幫助遭逢困境的人,相信就能體會到如春風拂蘭般,身心磊落、光明舒暢的「有德之樂」,並迎來福臨家門,吉慶滿室的美好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