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志業∣行天宮五大志業網

353期

【有情天地】

參差交錯的陸海之境

這一帶是此邦中部的平原,地形像是海裡的輕波,默沈沈地起伏;
山巖是望不見的,有的是常青的草原與沃腴的田壤。
登那土阜上望去,康橋只是一帶茂林,擁戴幾處娉婷的尖閣……

            -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節錄)

徐志摩是民國初年著名的文人,這篇文章是他擔任北京《晨報》副刊主編後所寫的,主要是記述自己在英國康橋(Cambridge,今譯「劍橋」)求學時的所見所聞。徐志摩以細膩優美的筆調,歷歷如繪地描寫劍橋一帶的旖旎風光,讀來引人入勝。

 

劍橋在大不列顛島東南部,其地形特徵是有如波狀起伏的平原,雖然不算平坦,但也沒有突出聳立的山峰或丘陵,徐志摩文中所稱之「海裡的輕波」,可謂十分傳神的描摹。大不列顛島是歐洲最大的島嶼,其地形也大致是歐洲中、北部的樣貌。

 

歐洲地處歐亞大陸西部,東邊及東南邊分別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裡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馬爾馬拉海、愛琴海與亞洲分界,南邊則以地中海與非洲分界。面積約為一千零一十八萬平方公里,占地表面積百分之二,在七大洲中僅大於大洋洲。全境皆在北回歸線以北,遠離赤道,因此是地球唯二沒有熱帶區域的大洲(另一個是南極洲)。

 

以陸地輪廓來說,歐洲的外形相當破碎,海洋伸入內陸,造成三分之一以上的面積是半島及島嶼,為七大洲之冠。而其地形則以大面積的平原為主,少見高山,地勢較平緩,平均海拔約三百四十公尺,為七大洲中最低者。

 

除了南歐以外,歐洲的中、北部地形主要是受第四紀冰河作用所影響。第四紀始於二百六十萬年前,冰川大範圍地覆蓋了地球表面,而歐洲尤甚。在第四紀冰期,歐洲有兩大冰川中心,一是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大陸冰川中心,二是阿爾卑斯山脈的山岳冰川中心。當時大陸冰川大幅向南延伸,其冰蓋前緣可到達北緯五十度,冰川覆蓋了整個歐洲中、北部,其中也包括大不列顛島。

 

由於大陸冰川對地面的強烈磨蝕作用,造成今日歐洲中、北部遍布各種冰川地貌,例如:芬蘭和瑞典眾多的冰蝕湖、挪威和蘇格蘭的峽灣、英格蘭的波狀平原、中歐和東歐的冰磧平原。

 

有別於歐洲中、北部,南歐因地處歐亞板塊的前緣,受非洲板塊向北移動所致,形成很多褶曲山脈,其中最高聳的即為阿爾卑斯山脈,有一百多座海拔超過四千公尺的山峰。影響所及,歐洲的氣候也大致以阿爾卑斯山脈為界,以北為溼潤的寒帶及溫帶氣候,以南則為夏乾冬雨的地中海型氣候。

 

位於歐洲北方的北冰洋,面積約為一千四百五十萬平方公里,不到太平洋的十分之一,而平均水深是一千二百二十五公尺,為五大洋中最小、最淺者。它大致以北極點為中心,被亞洲、歐洲及北美洲所圍繞。

 

北冰洋絕大部分海域被海冰終年覆蓋,中央區域的海冰已存在超過三百萬年,可說是地球上極重要的永凍冰。但從西元二○○六年夏季開始,科學家發現這些永凍冰正以極快的速度在融化。二○一二年夏季,北冰洋的海冰面積為有紀錄以來最小值,若地球持續暖化,科學家預估在二○三○年至二○四○年之間,北冰洋的夏季浮冰會澈底消失。屆時對於氣候、生態及環境將帶來巨大而嚴苛的挑戰,值得人類深思。

歐洲和北冰洋一二事
  1. 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主要山脈,最高峰白朗峰海拔4808公尺,但它並非歐洲最高峰。歐洲最高峰其實是厄爾布魯士山西峰,海拔5642公尺,屬於大高加索山脈北側的博科沃伊支脈,為一座活火山,也是眾多山岳冰川的發源地。
     
  2. 北冰洋的大陸棚很廣闊,約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一,所以深海區域不多。北冰洋有一座海底山脈-羅蒙諾索夫海嶺,其最高峰距離海平面僅954公尺。雖然如此,北冰洋最深處的南森海盆,其深度仍可達到5527公尺。

上一頁】【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