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靜皆宜】
立如亭亭松
在洪荒的大地上,人類搖搖擺擺站立了起來-
遙望著遠遠的遼闊的地平線,
遙望著遠遠的破曉前大地上初初透出的曙光。
―蔣勳〈美的曙光‧序〉
站立是身體保持直立,以腳支撐重量的姿勢。人立於天地之間,要以德立身,力求有所建樹,創造獨特的生命價值;倘若失足跌跤也別害怕,趕緊站起來,面對目標,再次出發吧!
人類站起來
根據達爾文進化論,人類由靈長類漫長演化而來,約莫二百五十萬年前的一群南方古猿,慢慢站了起來,分支出人屬動物。「站起來」後的人生確實大不相同,因上半身的重量改由盆骨和雙腿支稱,為了承重,盆骨漸漸轉了方向,骨盆腔也隨之變小;此後人類解放了雙手,視野變寬、變遠,能做的事情愈來愈多,也因骨盆變小,胎兒在未成熟時便要趕快產出,導致養育期比一般動物都長。
健康站對邊
站立改變了人類的未來,但站太久也絕非上策,會導致腿痠、小腿浮腫、靜脈曲張等毛病。如職業有久站需求,應不斷更換左右腳的重心,適度拉伸腿部、轉動腳踝;下班後以溫水泡腳,可放鬆腿部肌肉,促進血液循環,睡覺時也建議將枕頭、棉被墊在腿下,讓腿部放鬆。
不妨覺察一下自己的站姿,或觀察路人怎麼站,是駝背、三七步、頭前傾,還是過分挺直了腰呢?「站錯邊」可能會讓椎間盤突出或生出骨刺。正確的站姿應是雙腳與肩同寬,直視前方,下巴微收,想像脊椎是一條向上拉的線,但不過度用力,頭部感覺要向天花板靠近;自然收攏肩胛骨且挺胸,腰部不過度挺出,腿部打直,站出儀態與健康。
站有站相
佛家語「四威儀」: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亦即在行住坐臥間保持合宜的形相,身與心相應,姿態與心念都端正;「立如松」形容站著如一棵大松樹,高大而挺拔。另外,《禮記》亦有對君子舉止的規範:「頭容直,氣容肅,立容德,色容莊……」指昂首挺胸,呼吸勻稱,站立時要得體,面色要莊重。現代人雖不一定要正襟危坐,但至少「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如此才不會損傷脊椎,也更合乎禮節。
七跌八起身
當翻爬的嬰兒站起身時,代表他邁向成長、獨立,而我們在端午節「立蛋」、日本人視立著的茶葉為吉兆,都是因為「立起」的動作象徵朝氣與希望。俗語云:「七跌八起。」就算跌倒七次,還是可以站起來。不論我們遭遇到任何挫折,只要願意站起來,就是成功的第一步,也別忘了在別人跌倒的時候,拉他一把。
不只是站著 |
---|
•泰國「立正唱國歌」:泰國早上八點跟傍晚六點要唱國歌,此時各角落都會廣播國歌,除移動的車輛外,行人必須即刻立正站好,唱完才能繼續走動,否則會被警察吹哨子警告。 •日本「立食」:沒有座位的「立食餐廳」,餐點較便宜,出餐也較快,客人可節省時間,店家也可提高翻桌機率。 •英國「站著喝啤酒」:酒吧裡,隨處可見站著喝啤酒的英國人。站著代表「我隨時會移動」,方便他們去下一個小圈子社交,也更方便聊天與擁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