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志業∣行天宮五大志業網

351期

【有情天地】

豪放的大地與大海

假如你想認識我,請用你細密的眼睛察看這塊烏木,

一個不知名的馬康迪兄弟,用他那傳神的手,

曾在那上面彫、曾在那上面刻,在那遠遠的北國……

      -諾埃米亞‧德索薩 〈假如你想認識我〉(節錄)

諾埃米亞.德索薩是二十世紀時莫三比克的知名女作家,被譽為「莫三比克詩人的母親」。在這首詩中,她以烏木為比喻,表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是尼格羅人種(通稱黑種人)的生活地域;而「馬康迪」則為一支居住於坦尚尼亞東南部及莫三比克北部的民族,以善於彫刻人像和面具而著稱。

 

莫三比克位於非洲大陸的東南部,隔著海峽與馬達加斯加島相望。此地為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的區域,氣候潮溼炎熱,與非洲大多數乾旱地區的景象不太一樣。雖然在一般人的印象裡,非洲不是沙漠就是草原,但這片廣袤的大陸縱貫赤道南北,因此氣候與地貌的多樣化,遠超乎想像。

 

非洲是地球第二大洲,次於亞洲,面積為三千零二十多萬平方公里,約占陸地面積的五分之一。除了東北端以蘇伊士地峽與亞洲相連,和其他各洲都隔著大海。

 

若與其他大洲比較,非洲是相對完整的大陸,鄰近的海洋中也僅有一座大型島嶼,即馬達加斯加島,面積五十八萬七千多平方公里,為全球第四大島。同時由於赤道橫貫中部,幾乎均分了非洲大陸,使得氣候帶以赤道為基準,分別向南北兩方呈現對稱性分布:赤道經過地區為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雨林之外是熱帶草原氣候,然後是熱帶或亞熱帶的沙漠氣候,而最北部及南非的西南隅則是夏乾冬雨的地中海型氣候。另外在幾內亞灣北岸、非洲東南岸,因受到季節性風向轉換的影響,於是形成熱帶季風氣候,如前述的莫三比克沿海。

 

從地形來看,非洲的海岸線比較平直,缺少半島或海灣,地勢高且平坦,海拔五百公尺以上的高地占了全洲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的面積,使得全洲的平均海拔達到七百五十公尺,可說是一塊高原型的大陸。

 

從地質結構來看,整塊非洲大陸都位於非洲板塊上,而此板塊還向西拓展至大西洋中洋脊,包括了大西洋東部的大部分海域。不過非洲板塊的東部發生裂谷作用,形成一連串的谷地、湖泊及火山,並向北延伸為紅海,即著名的東非大裂谷,未來裂谷以東有可能與非洲板塊脫離,形成一個新的板塊。

 

非洲大陸西側的大西洋為全球第二大洋,包括附屬海,面積約為一億零六百四十萬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積的百分之二十。與其他大洋相較,大西洋擁有大面積的大陸棚,即水深在二百公尺以內的區域占其總面積的百分之八點七。大西洋的另一個特徵為綿亙南北的海底山脈,名為「大西洋中洋脊」,全長約一萬七千公里,寬度為一千五百公里至二千公里,相當於大西洋寬度的三分之一,而山脈總面積更達到了二千二百二十多萬平方公里,極其壯盛。

 

大西洋中洋脊有許多高點露出海平面,形成島嶼,其中包括著名的冰島。此海底山脈為各大板塊的分離地帶,北部是北美板塊與歐亞板塊,南部則是南美板塊與非洲板塊。由於各板塊的分離作用仍在持續中,因此大西洋中洋脊每年以五至十公分的速度向東西兩側擴張;換言之,未來的大西洋會愈來愈寬,而南北美洲與歐洲、非洲也會相距愈來愈遠。

非洲和大西洋一二事
  1. 非洲全年平均氣溫在攝氏20度以上的地區占全洲95%,1922年9月13日在北非利比亞的阿齊濟耶,曾測量到人類有記錄以來最高溫-攝氏57.8度。不過位於赤道附近的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基博峰,海拔5895公尺,山頂經年積雪。
     
  2. 大西洋為全球第二淺的大洋(最淺為北冰洋),平均深度為3338公尺。雖然如此,大西洋最深處的「波多黎各海溝」,深度仍達到9219公尺,為全球排名第八深的海溝,而前七名均位於太平洋。

上一頁】【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