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讀經典故事】
不受嗟來食的廉者
讓經典不再晦澀難懂,讓孩子能輕輕鬆鬆地閱讀圖文故事,
不自覺地走進一個又一個歷史風景,認識一位又一位歷史人物。
經典故事
秋時代的齊國,有一年發生嚴重的饑荒,許多人都沒飯吃,只好到外地去乞討飯食。
有位富人,名叫黔敖,是地方貴族,平常家裡就會積存許多糧食。為了幫助餓肚子的百姓,於是他叫僕人煮粥,並抬到路邊,供應路過的災民吃。
當時飢餓的人很多,走起路來有氣無力,但聽到有免費的粥可以吃,都紛紛趕來,對黔敖的義舉善行,更是感激。
一位災民拖著無力的身軀緩慢走過,黔敖拿起瓢子敲著飯鍋,態度傲慢地對那人大喊:「喂,過來吃粥!」
災民緩緩抬起頭,對黔敖說:「我就是不願接受這樣無禮而不尊重的施捨,才會餓到這樣的地步!」黔敖明白自己的失禮後,急忙道歉,但災民還是拒絕接受,就這樣默默地離開了。
一個清廉有骨氣的人,就算是面臨最艱難的處境,也不會低聲下氣接受別人無禮的對待,更不會接受這樣輕忽他人尊嚴的「嗟來食」。
而故事中的黔敖,雖有救濟急難的初衷,卻缺乏同理心而失禮於人,讓受助者有被羞辱的感覺。如果黔敖當時能以謙和、平等的態度,真誠給予關懷,善解並顧及對方的心情和自尊,不僅可以避免言語傷人,同時也能讓濟眾的善行更圓滿。
來學成語
有氣無力 形容人精神不振,疲憊虛弱。
低聲下氣 形容說話恭順小心的樣子。
原典欣賞
廉者不受嗟來食。
-《明聖經》
廉潔的人,不接受無禮招呼的施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