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企畫】
一元復始 人生新頁
慎始而敬終,終以不困。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元,意指開始、第一,古人在修養道德、學習技藝等各個方面,都十分注重「慎始」,誠如儒家典籍《左傳》所言,無論目標為何,剛開始的時候,就要抱持謹慎小心的態度,穩健踏好第一步,繼而毫不苟且懈怠地堅持到最後,如此一來,自然不會陷入困窘的局面,終將獲致理想成果,達到完美境地。現代人常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道理也是相通的。
一元復始,代表著新的起點,我們不妨試著自我歸零、修正,調整好未來的方向與步伐,從「心」再出發,開啟人生的嶄新篇章。
掃地掃心地 新年新氣象
春節,又稱歲首、新春、過新年,是華人社會最重要的傳統節日,象徵前一個年頭的總結,同時也蘊藏對下個年度的殷殷企盼。
迎新大掃除
從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至除夕,是大掃除的日子,人們會將居家環境由裡到外打掃乾淨;恭奉神像或祖先牌位之處,因平日不宜任意清掃,也會趁這段時間好好清潔整理一番。
大掃除有「除舊迎新」的意義,也就是把過去的霉氣、厄運通通掃除掉,也盼望著新的一年來臨,能帶來新希望、新氣象,並且許下新年願望,期許自己持續精進成長,再創新格局。
喜迎新春之際,我們也要進行「心靈大掃除」,問問自己,過往這一年是否心存善念、多說好話、常行好事、做個好人?若能勇敢面對過往的缺失,真誠懺悔,改正不好的習氣,時時洗心、問心,常保心念言行的清淨端正,並且在日常生活中關愛親友、幫助有需要的人,一點一滴地累積福德資糧,那麼社會將充滿祥和的正能量,每個人都會順遂平安。
少物「心」空間
而居家大掃除,建議可從整理物品做起。許多人可能基於「真令人懷念」的念舊心態、「總有一天會用到」的囤貨習慣、「包包永遠少一個」的物質欲望……使得家裡堆積了各式各樣的雜物,建議可以運用「減法」來為生活「加分」。
減少雜物的基本原則,不在於「丟掉什麼東西」,而是「留下哪些物品」。全家人可共同討論後,只留下對「現階段」的家人來說,真正「需要、適合、喜歡」的物品;其餘物品,一律視為雜物,可視情況轉贈他人、回收或丟棄。 舉例來說,一般人原則上「不需要」十幾雙運動鞋;找出幾種真正「適合」自己、穿起來最舒適的服裝款式,夠穿就好,也是一種時尚態度;僅僅擁有一個「非常喜歡、難以取代」的茶杯,珍惜使用、細心呵護,其實更能感到心滿意足。 趁著大掃除,將家裡澈底整理過一次,讓全家人只被珍視的物品圍繞,而且環境乾淨、清爽,心靈也彷彿被洗滌過一般,從此展開幸福自在的「心」人生!
歡喜貼春聯
大掃除時,最遲至農曆正月初一,人們還會洗去舊春聯,換上新春聯,為家屋空間增添喜氣,吉福綿綿。
清代的歲俗文獻《燕京歲時記》記載:「自入臘以後,即有文人墨客,在巿肆檐下書寫春聯,以圖潤筆。祭灶之後,則漸次黏掛,千門萬戶,煥然一新。」將年節前擺攤揮毫的街景,以及每戶人家都貼上新春聯的景況,描寫得十分生動。這樣的過年習俗,至今在華人地區依然隨處可見,行天宮也透過「福贈春聯」與「名家揮毫」和民眾結善緣,年節文化的傳承及延續,由此可見一斑。
迎新春 說好話 |
---|
◆數字吉祥話:
一帆風順、雙喜臨門、三陽開泰、四季平安、
五福臨門、六六大順、七星報喜、八斗才高、
久久長長、十全十美、百穀豐登、千祥雲集、
萬民安樂。
◆四字成對吉祥話:
年年有餘/歲歲平安
春光滿室/瑞氣盈門
福隨春至/富伴勤來
風調雨順/天地清寧
◆七字成對吉祥話:
心地靜開人壽鏡/福田遍種吉祥花
吉星高照平安宅/福曜常臨積善家
道如旭日光天下/德似春風暖寰宇
天泰地泰三陽泰/家和人和萬事和
|
春天好時節 培養好習慣
自春節或立春起,春季翩然降臨。古代的梁元帝蕭繹在《纂要》裡寫道:「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認為一年之中最寶貴的時間是春天,一天之中最寶貴的時間是早晨,勉勵人要把握時機、早作安排,成為傳誦至今的千古名言。建議大家可善用春季與清晨的大好光陰,養成良好習慣,對於身心健康、精進成長等,都有很大的助益。
讓好習慣自動導航
研究顯示,一般人每天都在相同的情境中,不加思索地重複著約百分之四十的行為,這些反覆出現的行為就是「習慣」,像是一種無形的架構或模式,深深影響甚至塑造出我們的生活樣貌。
人類大腦原本就會把某些行為變成習慣,例如早上要不要刷牙?中午要不要吃藥?晚上要不要散步?只要形成習慣,就不必花心思做決定,也不用考慮各種因素而做出選擇,如此一來,就能避免在日常活動上耗費太多精神,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和心力,去處理較緊急、新奇或複雜的事務。
習慣與快樂、成功往往是相輔相成的,誠如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所言:「我們的重複行為造就了我們,所以卓越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許多人做出改變而使生命更圓滿時,通常會提到某個關鍵性的良好習慣;而有些人的生活品質難以提升,或是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則往往和不良習慣有關。
春天風和日暖,教人神清氣爽、精神振奮,此時很適合有意識地培養好習慣,比方說早睡早起、三餐定時定量、週末騎腳踏車運動、每天學五個新的英文單字等。善用好習慣的力量,鬆開意志力的油門,讓好習慣自動導航,在不知不覺中從事有益身心靈的活動,生活自然會變得更加簡單美好。
早起-第一個好習慣
有些人已經養成固定的不良習慣,認為「積習難改」,其實改變習慣模式是一門長期的功課,千萬別期望自己立刻改頭換面,只要從一個簡單的好習慣開始,先踏出第一步就好。
培養第一個好習慣,就像按下「開關」,將會引發意想不到的連鎖效應,日常的各種面向,都可能因為最初的小小變化,跟著發生澈底的轉變。那麼,什麼習慣適合作為改變的開端呢?對於多數人而言,「早起」是個合宜的選擇。
清晨時分,隨著朝陽升起,樹木開始行光合作用,釋放出大量氧氣,空氣純淨清新。依循著大自然的韻律,我們在晨光中甦醒、起身,腦內的血清素濃度會急速上升,帶來幸福的感受。請珍惜早晨的寧靜,用好心情迎接嶄新的一天。 比平日早些起床,我們會發現,不必急急忙忙地趕著上班上學,餘裕變多了,可運用於喜歡的事,諸如寫日記、看書、準備一頓豐盛又營養的早餐、在心裡一一感謝身邊的親友、戶外散步等。
接下來,我們可從花三分鐘寫日記,增加為五分鐘、十分鐘、半小時,進而養成寫作的好習慣;從散步開始,進展為快走、慢跑,進而養成運動的好習慣……先踏出改變的第一步,再循序漸進地每天進步一點點,幸福風景就在眼前逐漸展開。
儒家典籍《禮記.大學》云:「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記錄了商代的賢君-湯,在洗澡用具刻下文字,藉以提醒自己「一天新,保持天天新,新了還要更新」。讓我們效法先賢積極進取的精神,在嶄新的一年,走好當下每一步,開創人生精彩路!
書寫 晨間日記 |
---|
早起寫日記,至少有以下幾個益處: *和自己對話:請將安靜的早晨留給自己,就算只有幾分鐘也很 好。花三分鐘,平心靜氣地面對自己,誠實地寫下感觸、念頭 或夢想,與自己對話,能讓我們更瞭解自己。 *培養恆心:起初,只花三分鐘寫日記就足夠了,時間不長,一 般人都能做到,每天持續下去,可培養「堅持」的生活態度。 *整理昨日的記憶:經過一個晚上的沉澱、安眠,人到了早上思 緒會較為清晰,可記錄前一天發生的事情,保存珍貴的生活經 驗。建議多寫「快樂、感恩的事」,引導自己正向思考。 *做好今日的準備:將今日的計畫預先寫好,有助於掌握接下來 一整天的處理事項,提高工作或學習效率。 *實現明日的夢想:早晨,正是培育夢想的黃金時段,腦海常會 浮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意想不到的好點子。從容不迫地寫下內 心湧現的想法,再有計畫、有步驟地一步步實踐,終有一日, 能夠抵達成功的生命地標。 |